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呜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呜,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13分)
【甲】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束几,一鹳【注】横空而来,。
“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
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9uàn);一种凶猛的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狼洞其中洞:洞口
B.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C.鹊巢其上巢:筑巢
D.集古木之上集:停息、聚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以刀劈狼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①一鹳横空而来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①二鹊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分)
译文: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2分)
译文:
14.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
(2分)答: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两狼之并驱如故目似瞑,意暇甚
故令嗥意甚仓皇
狼不敢前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1.B
2.⑴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⑵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意对即可)
3.D
4.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2.B (2分)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采分点:“下”“绝”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14.D (2分)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言之有理即可,2分)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屠惧,投以骨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彼竭我赢,故克之
┌一狼径去
C.┤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止增笑耳
D.┤
┕非梧桐不止
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其一犬坐于前。
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⒘C
⒙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
⒚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⒛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