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课件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课件
一、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 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其一生,大体上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 马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 迹升清贵。‛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折剑头》)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 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 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 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 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 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 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 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长恨歌
(1)讽谕说。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 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 了讽刺和暴露。 (2)爱情说。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 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 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少经离乱
‚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 米丐衣于邻郡邑‛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 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 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 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他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而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 消尽是非心”。他缄默了,不敢再过问政治 了:“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 言”,他认为“多知非景福,少语是元亨” 。为了避免牛李党争之祸,他为自己安排下 一条“中隐”的道路。这就是不做朝官而做 地方官,以地方官为隐。因此他力求外任, 在任杭州和苏州刺史之后,又“求致身散地 ”,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洛阳度过最后 的十八年“似出复似处”的生活。
轻
肥
①全诗前一部分写内臣的生活, 紧扣“骄”(朱绂、紫绶、夸、 气益振)和“奢”(光照尘、九 酝、八珍、洞庭、天池鳞)。 ②强烈的对比。 ③人食人的惨状并非只是天灾。 ④收束有力,警醒。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 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 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 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 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 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长恨歌
爱情主题说论析
讨论的前提 ①历史评价?文学评价? ②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 ③白居易是从一个不同于正史的角 度(女人祸水论)重构李杨情感故 事的。
长恨歌
(1)抒情性:百般宠爱, 夜雨闻铃,西宫孤灯,蓬 莱寄词。 (2)史实处理: 杨家有女初长成 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
(杨玉环)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 (736)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 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庭,遂招内禁中,异 之。(《新唐书》卷76) 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 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 邸,既笄矣。(陈鸿《长恨歌传》)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 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初入仕途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 贞元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被授秘书省 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
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 曾和元稹闭门思考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后来被 编为《策林》的政治短论,涉及了当时 社会各方面问题。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是 一 首七言歌行体的叙情长篇。 《长恨歌》以前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故事为本事,同时融入了诗人自己的 感受,一经创写,便广为传诵。
长恨歌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806) 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 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 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 ‘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 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轻
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篇是《秦中吟》第 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 “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 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 三、四(808—809) 年间的大旱。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 《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 发歌!
1.本篇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 宫女的悲惨生活境遇。 2.诗篇以一个老宫女的生活和情 感状态为代表,反映了成千上万 的宫女的共同遭遇。语言通俗流 畅,采用“三三七”句式和顶真 句法,具有灵活的民歌风味。
第七章 白居易和 元白诗派
1
绪论
• 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与韩孟奇崛险怪不同 ,元白以新题乐府的形式,重写实、尚通 俗。二者取向不同但实质都是创新,殊途 同归。 • 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 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新乐府运动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在这种消极思想的支配下,白居易的 诗歌也丧失了它的战斗性和光芒。大 量的“感伤诗”、“闲适诗” 代替了 前期的“讽谕诗”。
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主导思想是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一、张籍、王建的诗歌创作 时号“张王”。 1.张籍 “俗人俗事”,以一人一事入手反映社会 。 风格平易本色,实耐人寻味。“看是寻常 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 张司业诗》 )
《牧童词》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 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 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 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 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 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 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 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 新丰折臂翁。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 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 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
二、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①关心时事。 ②反映现实。 2.‚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①关切民生疾苦。 ②补察时政。
4
•
“新乐府”概念的形成,始于李绅 的《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明确提 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刺美 见事” ;主张 “即事名篇,无所依 傍”,以新题写时事;形式上,“言 直而切”、“事核而实”,力求通俗 晓畅反映现实生活。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 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 唐元和年间掀起的一股新诗潮, 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 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 传统,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时政;语 言风格追求平易浅显、自然流畅;主 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 建等人。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
杜甫:即事名篇,既用新题,又 写时事。
元结、顾况、戴叔伦:写实 手法,表现民生疾苦。 张籍、王建:乐府诗,讽喻 之作。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 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 较张诗更含蓄。
《簇蚕词》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 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 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 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 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 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 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 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二、元稹的诗歌创作
元稹,字微之, 有《元氏长庆集》,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1.乐府诗的创作
• 元稹提出“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和“即 事名篇,无复依傍” (《乐府古辞序》) 的古题和新题乐府写作原则,总结了乐府 诗的艺术写实经验。 • 逐渐形成一诗一意,题旨明确。 • 以讽谕为意,缺乏情致,语言稍嫌滞涩。 • 代表作《连昌宫词》
三、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 “诗魔‛白居易。 • 他爱诗如命,既天性早慧, 又刻苦过人;既有理论,又多实践,这 种风格,一直到他晚年,都不曾改变。 而且愈到晚年,此情愈切。 • 白居易一生诗作编入《白氏长庆集》, 后世虽有散佚,损失不多。他的诗流传 至今的有3000多首,堪称唐代诗人 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