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三坊七巷(精华版).ppt

福州三坊七巷(精华版).ppt


衣锦坊
• 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坊 中16号的水榭戏台最具 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 层平台,四柱单开间, 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 井,正面为阁楼。于此 观看戏剧演出,水清、 音清,风清,具有声学 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 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 上戏台。
衣 锦 坊 的 变 化
郎官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 故名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 内。
• 杨桥路位于福州市,在福州 该地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 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 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 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 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 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 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冰心小时候曾在该地住过, 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 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黄巷
• 三坊七巷之一。黄巷在塔巷 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 坊东西相联。福州黄巷创始 人由光州固始黄巷八姓入闽 始祖之一晋安郡守相当于今 福州市长黄元方所建,其裔 世居十二代至福州黄巷举家 外迁莆田黄巷始祖唐代进士 桂州刺史光禄大夫开国公黄 岸和其长子唐进士闽县令黄 谣,次子唐明经冈州令黄典、 季子唐候官令黄乐,部分黄 元方之裔留守祖居福州黄巷。 至黄岸六世孙唐天顺进士史 学家、大学问家、文学家黄 璞晚年复归隐福州黄巷祖居 黄楼。
安民巷
• 安民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 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 〖福州地方志〗记述: “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 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 民,故名”。历史上巷内 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人 士。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 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安民巷53号是新四军驻福 州办事处旧址,是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
吉庇巷
• 吉庇巷这是一条名字最为玄乎的巷。 语音拗口且不说,巷名由来便有多种 版本。据说在未有巷名之前,这里叫 “魁辅里”。“魁辅”二字是文气扑 面的好词,相当于今日“精英摇篮” 之意。如沿用这个词,把里改成巷也 就罢了,却不知何时何故,变出个 “急避巷”来,后面还附会一个因果 报应的生动故事以为佐证。说是魁辅 里曾住着个长乐移居过来的穷儒,与 科甲结缘之前如何地贫寒,年关向巷 口屠夫的老婆赊了一块肉祭灶,势利 的屠夫发现后竟追上门来,将锅里半 熟的肉捞了回去,还丢下一堆污辱人 格的话。接下来的情节肯定是发愤攻 读,得中状元,作了“不击不成器” 的注脚,传为美谈。编故事的人却尚 嫌不过瘾,续了个貂说衣锦还乡的主 儿得势不饶人,竟差人将巷口的屠夫 抓来,乱杖击毙于天井下。这事可把 全巷的人吓得不轻,一见到某君大轿 的影子便避之惟恐不及,就这样生出 个“急避巷”的名字来。这种说法应 是穿凿附会,主角儿却确有其人,即 大名鼎鼎的状元郎郑性之
光禄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 名闽山,是福州“三山 藏”之一。宋时,坊内 有一座法禅院,俗称 “闽山保福寺”。宋末 寺废,改为民房。1949 年后作为省高院等办公 楼。 “光禄吟台”四个 篆字石刻今尚存省高院 大楼背面。1990年末, 除光禄吟台四周的亭台 榭池保留外,其他都已 改建为现代楼房。
杨桥巷




官 巷
文儒坊
•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 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 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 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 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 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 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 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 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 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 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 (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 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 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 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 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 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 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
塔巷
• 塔巷,在福建省福州 市郎官巷以南,西通 南后街。旧名修文巷, 有五代时闽王王审知 部属琅玡安远使募缘 建造的木塔,称育王 塔,主“文运兴盛”, 因此宋时知县陈肃改 巷名为“兴文”,不 久又改为“文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宫巷
• 宫巷,福建福州“三坊 七巷”中“七巷”之一, 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 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 保护的最完整的古巷坊。 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 其中,有清两江总督福 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 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 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 人居住为多。
中国十大历史名街
福州三坊七巷
五年四班 谢汜玮
三坊七巷
• 衣锦坊 • 文儒坊 • 光禄坊 • • • • • • • 杨桥巷 郎官巷 安民巷 黄巷 塔巷 宫巷 吉庇巷
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的三坊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 化的精髓所在. 福州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 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 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是福州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高度集中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