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涵专项施工方案.

暗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概况 (1)1.3暗涵工程施工程序 (1)第二章施工规划 (2)2.施工部署 (2)第三章暗涵工程分部施工方法 (2)3.1 概述 (2)3.2 施工测量 (3)3.3基坑开挖 (5)3.3.1场地清理 (5)3.3.2土方开挖 (5)3.3.3基坑排水 (5)3.4 暗涵垫层施工 (6)3.5暗涵混凝土施工 (6)3.5.1 施工准备 (6)3.5.2钢筋制安 (6)3.5.3模板安装 (9)3.5.3模板设计 (9)3.5.4混凝土浇筑 (11)3.5.4.1混凝土入仓方式确定 (11)3.5.4.2混凝土浇筑设计 (11)3.5.4.3模板的拆除 (12)3.5.4.4混凝土养护 (12)3.6伸缩缝施工 (12)3.6.1 一般规定 (12)3.6.2橡胶止水带施工 (12)3.6.3闭孔泡沫塑料板施工 (13)3.6.4聚硫密封胶施工 (13)3.7基坑回填 (15)3.7.3 铺料施工 (15)3.7.4 压实 (15)第四章安全措施 (16)5.1 土方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6)5.2 混凝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6)5.3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措施 (17)5.4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8)5.5防火灾措施 (18)5.6焊接安全管理措施 (18)第五章文明施工 (19)6.1文明施工措施 (19)6.2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20)第一章综合说明1.1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合同文件。

2、工程所在地和河流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特征等)以及施工电源、水源、交通条件等。

3、相关规范、技术要求等。

1.2工程概况7#暗涵起点始于桩号:129+850,终于桩号:130+188,涵身段共长338米,共布设28节单孔箱涵,其中前27节没节长12.1米,末节长11.3米,进口设渐变段长10米,出口设渐变段长20米。

涵顶上方的填筑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其硬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至床顶面均为95%。

暗涵开挖时破坏现场原有路面,回填后按照原来规模修复,共长25米。

1.3暗涵工程施工程序基础处理验收→混凝土垫层施工→基础面验收→钢筋绑扎→止水材料及模板安装→仓号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质量验收→缺陷处理→养护→尾工处理。

(1)建筑物基坑开挖方法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用于回填的合格开挖料堆放在基坑附近的临时弃土场内,其余开挖料运到指定弃渣场。

回填采用振动碾及人工和蛙夯机结合分层碾压。

(2)暗涵墙体模板采用木模板支立,墙体浇筑分2次浇筑,中间做施工缝处理。

先与墙体基础浇筑1.2m,然后在浇筑剩下的。

(3)混凝土的拌制采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

(4)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布料机或泵车下料入仓,电动振捣器振捣密实。

第二章施工规划2.施工部署1、施工准备、测量放样;2、施工降排水3、土方开挖4、垫层施工5、暗涵基础和墙体混凝土浇筑6、暗涵墙体和顶板混凝土浇筑7、结构缝处理8、模板拆除9、土方回填10、竣工处理第三章暗涵工程分部施工方法3.1 概述该暗涵起点桩号129+850,终于桩号:130+188,涵身段共长338米。

其主要工序施工方法简述如下: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1.2 m3挖掘机开挖,20t自卸汽车运输至监理指定的永久弃渣场和临时弃渣场。

2、混凝土施工暗涵混凝土采用拌和站拌制,混凝土搅拌车运输,移动式布料机输送混凝土入仓。

3、土方回填土方回填采用1.2 m 3挖掘机挖装,20t 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整,土方碾压采用振动碾压实,靠近建筑物部位采用小型振动碾和蛙式夯夯实。

3.2 施工测量以暗涵中心线为纵坐标(X )轴,横坐标为(Y )轴,转换施工坐标,进行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包括开挖放样、土方填筑放样、混凝土建筑物放样等,其工艺流程见图3-1《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图3-1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1、放样前准备第一开挖层面第二开挖层面第三开挖层面第三开挖层面第四开挖层面(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放样的方法根据放样的对象不同,选择以下测量放样方法:(1)全站仪坐标法设站(2)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3)后方交会法放样(为了满足精度要求,至少采用三个已知控制点进行交会)(4)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5)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3、开挖工程放样(1)开挖工程放样测放出设计开挖轮廓点,并用明显标志加以标定。

(2)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在转点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点。

(3)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和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以适当的密度标出开挖轮廓点以备验收之用。

(4)分部工程开挖竣工后,及时测绘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

(5)对有地质缺陷的部位,详细测绘地质缺陷地形图。

4、建筑物轮廓点放样(1)建筑物轮廓点放样点的点位距设计线0.2m、0.5m、1.0m;土方填筑轮廓点放样点的点位按设计位置。

(2)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定位后,利用已放样的轮廓点进行检查,其平面位置(包括垂直度)检查精度±3mm,高程检查精度±2mm。

5、放样点的检查(1)所有放样资料由两人独立计算和编制。

(2)选择放样方法要考虑检核条件。

没有检核条件的方法在放样后采用异站的方法进行检查。

(3)对轮廓点进行校核,以发现错误为目的,尽量简单易行。

检核结果记入放样手簿。

外业检核以自检为主,放样与检核尽量同时进行,重要部位另派小组进行检查。

(4)对于建筑物基础块(第一层)的轮廓点放样点,采用同精度的、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全部检核,不符合规定时,重新放样。

(5)对于同一部位轮廓放样点的检查采用简易方法检核,如丈量相邻点之间的长度、点与已浇筑建筑物边线的相对尺寸及检视同一直线上的诸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6)对于形体复杂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检核和放样采用同一组测站点,以保证其位置尺寸的准确。

(7)模板检查验收时,若发现检查结果超限或存在明显系统误差,及时对可疑部分进行复测、确认。

3.3基坑开挖3.3.1场地清理1、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和其他障碍物。

2、清理的方法是用勾机和推土机推运成堆,装载机装车运输的方法。

3.3.2土方开挖河床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他有碍物等均需清理,开挖方法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

开挖断面按施工图纸所示高程或尺寸进行控制。

承包人应根据河槽开挖的数量、堆放地点、下道工序的使用等情况选用合适的土方开挖、装卸机械和运输工具。

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开挖由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同时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轮廓、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和边坡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对不同用途的土料进行分区堆放并进行明确标示基坑开挖边坡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基坑边坡坡比为1:0.75。

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不得在雨天进行。

3.3.3基坑排水1、边坡排水措施在边坡开挖前,挖设临时截水沟,并在边坡侧填筑临时挡水围堰,防止外来地面水进入基坑。

2、基坑排水措施在坑底基础范围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若有水即流入集水坑内,根据渗水量用人工或潜水泵及时将水拍出坑外。

3.4 暗涵垫层施工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cm,C15混凝土,垫层混凝土采用拌和站拌和,搅拌车运料至施工现场附近,机动车接料运至施工仓面,人工平仓,振捣梁振捣找平。

3.5暗涵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拌和站进行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熟料运至现场通过泵车向施工工作面布料。

3.5.1 施工准备1、建基面验收在素混凝土垫层基础处理完成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后,并通过各部门联合检查验收。

2、测量放线垫层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面上放出立模位置,弹上墨线,作为模板安装的依据;模板固定后,测量校正,并在模板上测量放出混凝土浇筑面高程,作为混凝土浇筑时控制依据;放样钢筋控制位置,便于准确地绑扎钢筋;所有放样点均采用不易被擦掉、鲜艳显眼且不对混凝土工程造成污染的记号标识。

3、基础清理测量检查基础面,清理基础面杂质。

3.5.2钢筋制安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应符合热轧钢筋主要性能的要求,钢筋的弯钩弯拆加工、焊接和钢筋绑扎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

钢筋由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钢筋加工厂根据钢筋下料单加工钢筋,钢筋成型后,详细检查尺寸和形状,注意有无裂纹。

同一类型钢筋要存放在一起,一种型式弯好后,捆绑好,挂上编号标签,写明钢筋规格尺寸。

弯曲成型的钢筋在运输时,要谨慎装卸避免变形,存放时要避免受潮生锈,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腐蚀。

为尽量减少仓号的准备时间,钢筋尽量一次加工成型,本工程的钢筋主要采用绑扎连接。

钢筋运输方式:采用平板车运输,从钢筋加工厂运到施工现场,在基坑内的运输采用人工运送。

钢筋加工时间的安排原则是根据施工计划提前进货,提前加工,流水线生产,不能因为钢筋加工环节影响整个暗涵的进度安排。

计划分为四个班组:第一组负责钢筋下料,第二组负责钢筋加工,第三组负责钢筋运输和安装,第四组负责现场钢筋绑扎。

各班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1、钢筋检验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钢筋分批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用于加工。

检验时以同一规格尺寸的钢筋为一批,随意选取两根经外部质量检查和直径测量合格的钢筋,各截取一个抗拉试件和一个冷弯试件进行检验。

为使钢筋试件具有代表性,采用的试件在不同根钢筋上选取。

2、钢筋的储存到货的钢筋根据原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证明单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查看锈蚀程度及有无裂缝、结疤、麻坑、气泡、砸碰伤痕等,并测量钢筋的直径。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清除出厂。

验收后的钢筋,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分别堆放,进场及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加强管理,尽量避免淋雨,钢筋存放应置于方木至上。

并立牌以便识别,并设专人管理。

3、调直和清污除锈①钢筋除锈采用除锈机除锈为主,少量钢筋采用人工除锈。

除锈后的钢筋,尽快使用,避免二次锈蚀。

钢筋在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对钢筋表面的水锈和色锈不做专门处理。

钢筋清污除锈过程中或除锈后,若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锈蚀、麻坑、斑点等现象时,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构确定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