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pH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都等于7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C.在95 ℃时,纯水的pH大于7D.在95 ℃时,纯水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c(H+)小于10-7mol·L-1解析:室温下,纯水的pH才等于7,A错误;任何条件下,纯水中c(H+)=c(OH-),呈中性,B正确;加热能促进水的电离,故95 ℃时纯水的c(H+)大于10-7 mol·L-1,pH小于7,C、D错误。
答案:B2.常温下,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A.1.0×10-14B.1.0×10-13C.1.32×10-14D.1.32×10-15解析: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温下,K W=1.0×10-14。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B.室温下,pH=5的溶液和pH=3的溶液相比,前者c(OH-)是后者的100倍C.室温下,每1×107个水分子中只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D.在1 mol·L-1的氨水中,改变外界条件使c(NH+4)增大,则溶液的pH一定增大解析:A.溶液显酸碱性的本质为c(H+)与c(OH-)的相对大小,当c(H+)>c(OH-)时溶液才呈酸性。
例如:在100 ℃时,K W=1×10-12,此时pH=6时为中性,小于7,由于c(H+)=c(OH-)仍呈中性,所以不能用pH=7作为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当然室温下可以;B.pH=5,c(OH-)=1×10-9mol·L-1,pH=3,c(OH-)=1×10-11 mol·L-1,前者c(OH-)是后者的100倍,故B正确;C.室温时,每=55.6 mol水分升水有1×10-7 mol水分子发生电离,即 1 000 g18 g·mol-1子中只有1×10-7 mol水分子电离,1×107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55.6分子电离,故C错;D.氨水中存在NH3·H2O NH+4+OH-平衡,当加NH4Cl晶体时,c(NH+4)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OH-)减小,pH 减小,故D错。
答案:B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A.4 B.7 C.8 D.11解析:由题意知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ol·L-1<1×10-7mol ·L -1,抑制水的电离,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若是酸,c (H +)=1×10-3 mol ·L -1,pH =3,若是碱,c (OH -)=1×10-3 mol ·L -1,pH =11。
答案:D5.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 .c (OH -)=10-3mol ·L -1的溶液B .c (OH -)=0.01 mol·L -1的溶液C .1 L 溶液中含有4 g NaOH 的溶液D .c (H +)=1×10-10 mol ·L -1的溶液解析:C 项中c (OH -)=4 g/40 g ·mol -11 L=0.1 mol·L -1,D 项中c (OH -)=10-1410-10 mol ·L -1=10-4 mol·L -1,溶液中c (OH -)越大,其碱性越强。
答案:C6.现有下列物质①100 ℃纯水;②25 ℃ 0.1 mol·L -1HCl 溶液;③25 ℃ 0.1 mol·L -1KOH 溶液;④25 ℃ 0.1 mol ·L -1Ba(OH)2溶液。
(1)这些物质与25℃纯水相比,能促进水电离的是________(填序号),能抑制水电离的是________,水电离的c (OH -)等于溶液中c (OH -)的是________,水电离的c (H +)等于溶液中c (H +)的是________。
(2)从②和③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相等,进而可推出的结论是:同一温度下,__________时,水的电离度相等。
解析:水的电离吸热,升温促进水的电离,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强酸溶液中,由于酸电离出的c(H+)远大于水电离出的c(H+),酸电离的c(H+)可看成溶液中的c(H+),强碱溶液中,由于碱电离的c(OH-)远大于水电离的c(OH-),碱电离的c(OH-)可看成溶液中的c(OH-)。
答案:(1)①②③④①②①③④(2)酸溶液中的c(H+)等于碱溶液中的c(OH-)(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0 ℃水中,c(H+)·c(OH-)=1×10-14B.纯水中,25 ℃时,c(H+)·c(OH-)=1×10-14C.25 ℃时,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c(H+)·c(OH-)=1×10-14D.K W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析:K W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增大,25 ℃时,纯水和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K W=c(H+)·c(OH-)=1×10-14。
答案:A2.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等于1.0×10-12,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的c(H+)=1×10-7 mol·L-1,则该溶液()A.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D.c(H+)=c(OH-)解析:100 ℃时,该溶液中c(H+)=1×10-7mol·L-1,c(OH-)=1×10-5 mol·L-1,c(H+)<c(OH-),故该溶液呈碱性。
答案:A3.在一定温度下,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H+)和c(OH-)的乘积不变B.促进了水的电离C.c(OH-)降低了D.水电离出的c(H+)降低了解析:在水溶液中,温度不变时,c(H+)和c(OH-)的乘积不变,A项正确;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会使c(H+)升高,c(OH-)降低,抑制水的电离,所以B项错误,C、D两项正确。
答案:B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解析:pH试纸在使用时,只能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C5.常温下,下列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①1 mol·L-1的盐酸②0.1 mol·L-1的盐酸③0.01 mol·L-1的NaOHA.1∶10∶100 B.0∶1∶12C.14∶13∶12 D.14∶13∶2解析:①1 mol·L-1的HCl溶液中c(H+)=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4 mol·L-1,②0.1 mol·L-1的HCl溶液中,c(H+)=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3mol·L-1,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2 mol·L-1,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0-14∶10-13∶10-12=1∶10∶100。
答案:A6.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pH一定是9B.该溶液的pH可能为5C.该溶液的pH可能是7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解析:该溶液中水提供的c水(OH-)=c水(H+)=1×10-9 mol·L-1。
显然远比纯水提供的c(H+)和c(OH-)小得多,这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酸或碱的抑制。
若为酸溶液,则酸提供的c(H+)=1×10-5mol·L-1,pH =5;若为碱溶液,则碱提供的c(OH-)=1×10-5 mol·L-1,即pH=9。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7.(16分)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一定有误差。
学生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1)你支持________(填“乙”或“丙”)同学的观点,原因是___。
(2)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0.1 mol·L-1的硫酸和0.01 mol·L-1的硫酸。
若能,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甲基橙试液④蒸馏水⑤BaCl2溶液⑥pH试纸解析:本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pH试纸使用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若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液稀释。
对于不同性质的溶液造成的影响不同:若溶液为中性,则测得结果无误差;若为酸性,测得结果偏大;若为碱性,测得结果偏小。
答案:(1)丙当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2)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H+)较盐酸溶液中c(H+)大,误差较小(3)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 mol·L-1的硫酸8.(12分)已知水在25 ℃和100 ℃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1)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