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评价步骤
FAO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2)
2、确定土地利用的种类,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预先确定和工作中确定两类方法 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的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
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
FAO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2)
例如1:分析雨养农业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A.(热量、温度、水分、土壤排水能力、养分的有效性、 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盐渍化程度、大田病虫害等); B.(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土地备耕和清 理状况、管理单位的规模及增长状况以及区位条件等); C.(侵蚀危险、土地退化等)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
FAO 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自然适 宜性分类采用土地适宜性纲(order)、土地适宜性级 (Class)、土地适宜性亚级(Subclass)、土地适宜 性单元(Unit)四级分类制。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
(一)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利用方式评价为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土地科学管理服务的,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 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以及土 地利用工程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任务:简言之,即通过土 地适宜性评价,得出对已使用土地有哪些不适宜现 在的用途、需改作其他用途以及指定用途的适宜性 土地的极限值。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
(四)土地适宜性单元
土地适宜性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 单元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这种 差别影响土地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 宜亚类之后 。
表示方法:连接号“—”按阿拉伯数字列 于 亚级符号后,如:S2m-2
适宜性分级系统表示方法
FAO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2)
例如2:分析用材林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生(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养分状况、 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森林成熟率、森林病虫 害、洪水及滑坡等灾害); B. 管(机械化操作、采伐操作、林区道路修建及养护、 苗圃占地等); C. 保(土壤侵蚀、溪流影响、植物动物保护需求)
适宜(S)和不适宜(N) 。 适宜纲是指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大
于投入,而对土地不会产生破坏; 不适宜纲是指土地对所考虑的用途不能
持续利用 。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
(二)土地适宜性级 反映土地对所考虑用途的适宜程度。 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阿拉
伯数字表示。
适宜纲通常分为三类
(二)评价步骤
直观的解释 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 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可分为: 土地农用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 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 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 要素对植物生长、畜牧生产以及城市建设等用途的 适应性和限制性,以此反映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 与否、适宜程度高低、限制因素及其强度等,从而 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不适宜纲通常分为两类
N1:暂时不适宜,土地有限制性,但终究 可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 宜加以利用 。
N2:永久不适宜,土地限制性相对严重, 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
(三)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
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类符号之后。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 2、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3、针对性与因地制宜原则 4、当前利用与持续利用相结合 5、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工作准备和资料收集 适宜性评价 成果整理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
m: 土壤水分限制; o:土壤通气性限制 n:土壤养分限制; e:土壤侵蚀限制
适宜纲中的高度适宜级和不适宜纲中的 永久不适宜级不再续分亚级。
在实际工作中设置亚级有两个原则: ➢ 亚级的数目愈少愈好,只要能区分开适宜
类的不同质量的土地就可以; ➢ 对于任何亚级而言,在符号中应尽少用限
制因素,一般只用一个字母就可以。

纲(适宜)
亚级(土壤耕性差)
S2w-6
级(中等适宜)
单元(第6单元)
注意: 在具体评价中,究竟划分到哪一等级,是
全部评出纲、级、亚级和单元,还是只评出纲、 级和亚级,取决于研究区范围大小和研究目的 与深度。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制图中还涉及到某 些区域,他们与所考虑的评价目的关系不大, 例如居民地等,对于这些区域,从土地适宜性 评价的角度而言是无关地区,FAO评价图上用 NR表示,即在这些区域内不进行评价。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概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 土宜评价
何谓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 某种土地类型满足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
态要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程度。
适宜用来干什么 土地适宜性评价
适宜某种用途的等级
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概述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定义
S1:高度适宜,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 利用没有限制,或较小的限制,不致降低 产量或收益
S2:中等适宜,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 利用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性,这些限制性将 减少产量和收益并增加所需投入,但从这 种用途中仍能获得利益,有利可图,但明 显低于S1类的土地
S3:勉强适宜,有严重的限制,会降低 产量或增加投入,收支仅仅勉强平衡
以FAO为例的评价步骤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 地势、目前土地状况、人口 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活 水平等。
(二)评价步骤
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评价的类别、工作方式选 择、工作时段划分、任务 安排。
资料的可靠性和限 制性。
产品及产量,市场方向,资 金集约度,劳力集约度,动 力,土地状况,机械化和工 具,技术知识和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