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基础》认知旅游和旅游学

《旅游学基础》认知旅游和旅游学


版本不同内容稍有差异,但总体理论框架相似。
第一讲 认知旅游和旅游学
1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2 第二节 旅游学
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在哪儿?
• “旅游”一词,古已有之。较早出现旅游一词的文献可以追 溯到南朝(宋齐梁)时沈约(441~513年)的《悲哉行》,其 中载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 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 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 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旅游学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
旅游者——客源国概况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行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导游业务规程
旅游业 旅游交通
旅游活动的构成 (三部分)
总台与客房管理
餐饮经营管理
旅游饭店 饭店人力资源管—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影响研究——旅游影响研究
旅游跨文化管理
政府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研究
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研究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研究
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旅游学
3、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
•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 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 • 旅游活动的政治影响 • 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
推荐阅读《旅游影响》是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文
人的交往。”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定义:
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Hunziker)和克拉普夫(Krapf)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 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 事赚钱的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 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 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 各种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特别注意:完善自我的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1、指出了旅游活动的5个基本特点
旅游的特 点
异地性
暂时性 流动性
综合性
享受性
2、指出了旅游活动具有多种目的和动机
• 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 • 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了解社会 • 增长知识、探险、保健――――完善自我 • 商务、公务、会议――――――发展事业
研究对象
旅游者
旅游业
相互关系
旅游资源
•1、旅游产品 •2、旅游业及其结构 •3、旅游系统
1、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混合产品,它包括 游客从离家到 返回的过程中,所购买、看见、经历和感受的一切。
它包括到目的地,在目的地内和离开目的 地的旅程,在目 的地的住宿、旅行,购买的 一切物品,包括食品、饮料、纪念 品和娱乐。
等)。 (4)观光。 (5)娱乐(电影院、演出、主题公园以及滑雪、垂钓、划船等活动)。 (6)餐宴。 (7)购物。 (8)金融活动。 (9)翻译服务。
还有一些支持性的产业
• 游客很少看到或想到旅游业还有间接服务者的一面。 • 支持性的产业向供应商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南,没有这些支
持性产业,大部分旅游部门就不能运营。 • 这些支持性产业包括金融业、建 筑业、印刷业、保险业、
• 可以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年龄、等级的限制 • 容易使人们抛弃偏见,沟通思想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 • 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
• 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
第二节 旅游学
一、旅游学的涵义与研究对象 (一)涵义
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 以世界范围作为统一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 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
相互关系定义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 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 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 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 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
所采用,因此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目的定义
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 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 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 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 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 赖博(Leiper)从地理学而不是营销学的立场设计了一个简单 实用的旅游系统模型(见图1-6)。赖博的模型包括三个部分 :游客生成区、旅游目的地和中途线路区。这个模型再一次 说明用系统概念能帮助理解旅游活动和运营。
第二节 旅游学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一)研究内容
1、旅游活动研究 •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研究 • 旅游者行为研究 • 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旅游业经营管理研究 • 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1、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 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高层次需要 低层次需要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2、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 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
生活方式定义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
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 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指出 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怎样认识以上各种不同定义?
《旅游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Tourism
第一讲 认知旅游和旅游 学
旅游学基础
• 1.认知旅游和旅游学 • 2.现代旅游的特征 • 3.旅游系统探讨 • 4.旅游业及其新业态 • 5.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 • 6.旅游目的地营销 • 7.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 • 8.旅游业宏观管理 • 9.旅游产业集群模式 • 10.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旅游学
2、旅游活动产生的关系研究
空间关系
旅游活动产生的关系
客源地
目的地
社会 经济 关系
目的地政府 目的地居民
旅游者
目的地 其他相关产业
旅游业
旅游活动 要素关系
第二节 旅游学
旅游者
具体研究内容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不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互 补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研究
本章完
谢谢!
第二节 旅游学
( 二)旅游学的任务
• 阐明旅游活动的本质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研究旅游活动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 研究发展旅游业的各种条件、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研究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基本影响 • 分析世界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怎样理解旅游的定义? 2、旅游的基本属性是怎样的? 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交往定义
1 9 2 7 年 , 德 国 的 蒙 根 ·罗 德 对 旅 游 的 定 义 : 旅 游 从 “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 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 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即在收录有5万多首诗歌的《全唐诗》 中,以旅游为题的诗共6篇,它们是贾岛的《旅游》、李群 玉的《旅游番禺献梁公》、李昌符的《旅游伤春》、高适的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王建的《初冬旅游》、 刘沧的《春日旅游》;而旅游一词在《全唐诗》全部诗句中 出现过22次,如“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白居易《适 意两首》)等,在此恕不一一列出。但是,除了这些诗(句) 之外,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我国古代 的经典辞书中发现有“旅游”一词出现过。
也包含非直接购买的经历和期望,这也是整个旅程的一部分 。
旅游产品是由如下四个元素构成:
四个元素
(1) 到达目的地的方式,即交通。 (2) 目的地便利设施,如住宿、交通、零售、餐饮等。 (3) 目的地吸引物,如景点、重大活动。
(4) 接触的各类人。
(1)旅游产品的场所设施。 (2)往返目的地的交通(包括空中、海上和陆上交通)。 (3)目的地的住宿(包括饭店、汽车旅馆、度假村、农舍、野营地
旅游学基础相关课程
《旅游学》
导论:3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主体、客体。 旅游业:4 旅游业的性质和特征、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业新业态、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管理:2 旅游业宏观管理、旅游统计。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 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概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