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21
《把目光投向中国》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酷
爱和平。‚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
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
同以相辅相成。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讲话)
27
22
批注示例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
道:老子
佛:释迦牟尼 儒:孔子
(-580) (-565) (-551)
27
4
27
5
27
6
27
7
27
8
27
9
27
10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它却虽然是狗,又很
像猫,折中,公允,调和 ,平正之状可掬,
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
‚中庸之道‛ 似的脸来。
乡愿,德之贼也。
27
24
批注示例
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谷园批注:
‚过‛与‚不及‛,害人匪浅!
古人思想之深刻,语言之整齐,令人敬佩不已!
27
25
批注示例
子曰:‚不得中行【即中庸也。盖集· 通讯》
“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
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 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 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 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去,早非‘中庸’不可
的时候了。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
先王之道,斯为美,……
3.代词(多作宾语)
小大由之。
27 20
《君子和而不同》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 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 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2002年10月24日江泽民在美国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27
18
批注示例
有子曰:‚礼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和
为贵【“和为贵‛,影响世界!】。
先王之【的】道,斯【代指‚和为贵‛】为美,
小大由之【代指‚和为贵‛】。
27 19
之
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之于天下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助词(的)
纵为奴隶,也处之泰然,但又无往而不合于圣道。
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无论有没有外
27 12
27
13
致中和
27
14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27
15
故宫· 中和殿
27
16
27
17
27
《中庸之道》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谷定珍
27
1
一,学习古人批注。
二,课后心得,明早交上。
27
2
批注
批:批评
注:注解
脂砚斋 《红楼梦》 张竹坡 《三国演义》
金圣叹 《水浒传》
毛泽东 《二十四史》 王国维 《人间词话》 钱钟书 《宋诗选注》 韩兆琦 《史记选注集说》
27 3
2500多年前的伟大智者
行,原名仲衡,晚年作闲章:‚中行无咎‛。妻为
杨沫,作《青春之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太过。】,狷者有所不为也【不
及。】。‛【太过,不及,均不取也;故应中行。】
27
26
费孝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7
27
过,商也不及。‛ 【三个‚也‛,居句中,如
逗号。】曰:‚然则师愈与?‛【与,欤。】
子曰:‚过犹不及。‛ 【一语出,振聋发聩!
曾有多少人打着革命的旗号,祸国殃民,却标榜 ‚左派‛!】
27 23
也
句中,如逗号: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句末,如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