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鲧(ǔn)禹治水

第一课鲧(ǔn)禹治水

1 鲧(ɡǔn)禹治水情境导入语鲧禹治水,一段古老的传说,两位治水的英雄,虽然充满神话色彩,却一直被传颂至今。

这不仅因为人们对古代神话的喜爱,更缘于人们对神话中人物的敬仰。

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学习远古先民征服自然、坚忍不拔的精神。

课文第九自然段常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可要提高警惕哦。

学前导航—自主学习,归纳知识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1. 会认“壤、霆、浃”3个生字,会写“禹、汪、壤、烫、浃”5个生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

(知识目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3.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掌握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情感目标)【聚焦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学习难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

二、资料宝库(背景资料探寻)《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18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黄帝大战蚩尤”“鲧禹治水”等故事都很有名。

三、预习指导1.初读课文,读准“禹、汪、壤、烫、浃”等几个字的字音,把课文读熟练。

2.再读课文,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用“”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简要写写自己的体会。

3.三读课文,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你觉得故事中的鲧禹父子是怎样的人?工具宝典——字词疑难,一网打尽一、析字乐园1.我会写的字禹:yǔ字义:夏朝的开国君主。

形近字:属:shǔ(属于)(军属)写法指导:上为短撇,中部口宽扁,竖要居中,下部稍宽。

易错苑:“禹”字的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yǔ”,第七笔和第八笔不要写成一笔。

组词:大禹鲧禹治水举例:大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汪:wānɡ字义:①水深广(本文意)。

②水或其他液体积聚的地方。

③(动词)液体积聚。

形近字:往:wǎnɡ(向往)(人来人往)旺:wànɡ(兴旺)(旺盛)写法指导:左右紧凑,最后一笔稍长。

易错苑:注意右边是“王”,不要写成“主”。

组词:汪洋汪汪举例:洪水过后,这里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苦不迭。

壤:rǎnɡ字义:①土壤。

②大地。

③疆域、地区。

形近字:嚷:rǎnɡ(叫嚷)(大吵大嚷)镶:xiānɡ(镶嵌)(镶边)写法指导:共20画,不要漏写,左窄右宽。

易错苑:“壤”字是左窄右宽,“土”字旁最后一笔为“提”,不要漏掉第17笔撇。

组词:息壤土壤举例:息壤是天帝的一种宝贝,能够斥逐洪水。

烫:tànɡ字义:①温度高(本文意)。

②皮肤被火或者高温物的物体灼痛或灼伤。

③用温度高的物体使低温物体升温。

形近字:汤:tānɡ(米汤)(赴汤蹈火)写法指导:“烫”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大下小。

上部略扁,撇捺舒展。

易错苑: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

组词:滚烫烫手举例: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王晓刚留下了滚烫的泪水。

浃:jiā字义:湿透。

形近字:陕:shǎn(陕西)(陕北)狭:xiá(狭窄)(狭小)写法指导:“夹”下横稍长,撇收捺放。

易错苑:“浃”读作“jiā”,不要读成“jiá”。

组词:汗流浃背举例:操场上,同学们在认真地练习运动会上的项目,大家都累得汗流浃背。

2.我会认的字壤霆字音:tíng字义:迅疾而猛烈的雷。

组词:大发雷霆举例:灰太狼没有把小羊们捉来,惹得红太郎大发雷霆。

浃3.多音字组词并造句cánɡ(秘藏) mó(磨面) shuài(率领) xīnɡ(兴奋)藏磨率兴zànɡ(西藏) mò(石磨) lǜ(效率) xìnɡ(兴致)【例句1】西藏[zànɡ]布达拉宫秘藏[cánɡ]着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

【例句2】都什么年代了,奶奶还用手推石磨[mò]来磨[mó]玉米面,太老土了!【例句3】爸爸饶有兴[xìnɡ]致地看完国家队的足球比赛,显得十分兴[xīnɡ]奋。

【例句4】大禹率[shuài]领成千上万的民众开渠挖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lǜ]。

二、词语冲浪1.近义词我会找时代——时期哀求——乞求悲惨——凄惨毫不理会——置之不理伸展——延伸拯救——挽救率领——带领大发雷霆——暴跳如雷辛苦——辛劳顺畅——通畅敬佩——佩服齐心协力——齐心合力2.反义词我知道悲惨——幸福坚硬——柔软迅速——缓慢善良——凶恶3.近义词我辨析4.多义词我运用疏通:①除去阻碍物,使河道、水路畅通。

②疏导沟通,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造句】经过耐心的疏通,大家统一了认识,不到半天就把这条河道疏通了。

5.词语导学汪洋(wānɡyán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造句】一场暴雨过后,小山村变成了一片汪洋,群众的房屋都被淹没了。

哀求(āi qiú):苦苦请求。

【造句】那位酒架的司机哀求警察放过他,可是执法严明的警察毫无所动。

祈求(qíqiú):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造句】老太太向上天祈求今年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斥逐(chì zhú):驱逐。

【造句】王勃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

大发雷霆(dàfāléi tínɡ):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造句】小明这次考试不及格,惹得爸爸大发雷霆。

泛滥成灾(fàn làn chénɡzāi):(词典本意)形容某种事物很多(多含贬义),在本文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

【造句】现在社会上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泛滥成灾,让人触目惊心。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汗水流得满背都是。

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造句】看着在田里汗流浃背劳作的爸爸妈妈,我的眼睛湿润了。

6.词语听写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解析课文——名师导学,深度剖析一、课文解读我最棒二、精彩层次我布局治水起因:闹大水灾鲧治水——偷出息壤,驱走洪水(略)鲧禹治水治水经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禹治水——疏通河道,引洪入海(详)治水结果:鲧治水失败,禹治水成功三、概括主题,倾吐感悟课文通过上古时代中国闹水灾,鲧用偷出息壤,驱走洪水的方法治水,没有取得成功,大禹用疏通河道,引洪入海的方法治水,经过十三年苦战,终于治服了洪水的故事的记叙,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鲧为拯救天下苍生,窃息壤驱洪水,舍生取义;为根治洪水,大禹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五年开龙门,十三年如一日降服水魔,成就大业。

远古先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多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啊!四、感悟写法,指导写作学会张开想象的翅膀:所谓想象,就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原型,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利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征,把各种资料经过整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为神话故事这种文学体裁,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只要特点。

像课文中“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出息壤”“熙攘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着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充分发挥想象,可以使文章描写的人物充满神奇的色彩,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们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神话故事的这种写作特点,习作中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五、重点难点,拨云见日(对话形式)丫丫:宁宁,你知道吗?为什么鲧治水会失败,而禹治水却取得了成功呢?宁宁: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读完课文后,我把鲧禹治水的方法对比了一下,我发现:鲧治水采用的是偷出息壤,驱走洪水的办法治水,这种办法只是暂时解决了洪水问题,治标不治本,所以失败了;而大禹采用的是疏通河道,引洪入海的方法治水,这种办法更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洪水的问题,因此成功了。

六、课文拓展,触类旁通洛河得书为了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开始治理洪水。

他汲取父亲堵塞洪水导致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疏通河道引水入海的办法去降服水患。

虽然有了办法,但是大禹对水文地理的变化知之甚少,他决定首先将情况调查清楚。

一天,大禹从他诞生地郁山南行至洛河岸边进行调查。

忽然,洛水中浮起一只巨大的乌龟。

它游到岸边向大禹表示敬意,并表达了自己的效忠之意。

大禹看到龟背上有很多文字、数字和山川走向的地图,明白了大地上的水文地理情况。

他根据这些资料制定了九种治理水患的方法和路线。

大龟背上的文字、地图资料就是著名的“洛书”。

有了洛书,大禹对天下的山川、河道的情况就了如指掌了。

七、课后习题,点石成金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讲讲这个故事。

【指点迷津】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

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

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有腐烂。

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人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一致推举大禹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2. 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他们共同的精神又是什么?【指点迷津】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鲧治理洪水的办法是偷出息壤,驱走洪水,但没有取得成功;大禹治理洪水的办法是疏通河道,引洪入海,经过十三年苦战,终于治服了洪水。

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具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疏通了河道,...的苦战,终于治服了洪水。

【指点迷津】“南、北”“西、东”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水域的范围广;“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很长;“终于”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多么不容易、多么艰辛。

从带点的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大禹治水的艰辛。

4. 读读写写。

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指点迷津】(1)读一读:“大发雷霆”的“霆”字读“tínɡ”,是后鼻韵,;“汗流浃背”的“浃”字读“jiā”,不要读成“ji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