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课程安排《评估标准》是检查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系统化指标, 也是检验城市规划课程安排科学性的重要标准。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我校统合所有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课程针对具体智力条目在教学中所负担的作用分为三种类型:1. 主授课程:解决具体条款的专业核心知识内容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2. 辅助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与背景,支撑主授内容;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课程相互关系见附表 :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所作课程安排总表》针对课程在不同学习内容所担负的不同角色, 系统分配和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方面⑴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教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分两类课程一个环节, 两类课程由理论方面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 首先通过主授课堂讲授, 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规划目的、任务, 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同时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相关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原则。
其次以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一定的实践课程, 构成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
课程的安排有: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区域规划概论》、《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史》、《社会学》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⑵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方面途径, 一方面专门开设有关原理和知识课程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浅到深,从小到大, 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工程地质》、《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⑶综合分析与组织方面综合分析与组织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安排上, 以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为主线, 理论知识基础与课程设计环节相结合, 通过实践环节形成“两层次、一环节、三阶段” 的课程结构设置,所谓“两层次” ,是指围绕课程设计所设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所谓“一环节”是指通过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所谓“三阶段” 针对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特点,将教学安排分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来完善课程结构:第一阶段:城市规划理论基础知识及初步规划能力的培养阶段。
该阶段以《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和《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主线,结合课程设计自身的分阶段特点,形成相应的教学重点环节,解读→分析→对策→解答。
“解读棗分析” 是培养设计能力基础环节, 通过对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和对设计对象及条件进行分析, 在理论课的基础之上, 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 以调研报告和图解形式作为阶段作业,使学生了解资料搜集,分析、处理矛盾,进行决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对策棗解答” ,通过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有能力从事居住区、住宅小区的规划和公共建筑群体及环境的规划方案设计。
以上四个环节各有侧重, 并使学生在全过程中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了解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动员、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
该阶段的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辅助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工程测量》、《建设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居住建筑设计》、《社会学》第二阶段:规划能力充实、提高阶段。
该阶段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线,在四个环节中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自身的特点,在“解读棗分析”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踏勘和调研访问等环节, 使学生一步步了解资料搜集的理论方法, 并通过课堂讨论, 提高观察思考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对策棗解答” 环节中, 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中的各项规划按设计小组分工负责,协调组织, 通过讲授、现场辅导和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有能力参与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各项专业规划,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决策能力。
课程结构如下:主授课程:《城市总体规划》辅助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对外交通》、《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规划概论》、实践环节:《规划设计实践》第三阶段:加强深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实践性环节来完善和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与组织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组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来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组织能力。
相应的课程安排主要是: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⑷表达方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能使学生掌握选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
表达方面在教学安排中分为三个层面:(1绘制规划设计草图,现状分析图表、图解、城镇或建筑群的表现图或模型制作的基础能力;通过建筑设计系列课进行初步训练。
(2阶段草图、现状分析图表、图解文字等专业基础能力,通过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在初步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和巩固。
(3口头表达作为专业必备能力,在规划设计课中通过现状分析讨论和方案研讨等环节的演练, 初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五年级的实践环节中进一步提高。
在毕业答辩环节中进行考核。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建筑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辅助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基础》、《模型制作》、《城市测绘》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gis 和 cad 是做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过程安排了计算机课程,并在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等环节中进行应用训练。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软件应用》辅助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测量》实践环节: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2相关设计技术方面⑴建筑设计教学计划将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内容, 通过建筑设计基本原理讲授和建筑设计实践, 了解建筑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 使学生理解城市与建筑的生成过程, 有能力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应用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协调建筑单体、群体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并具有建筑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的教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 一方面是专门开设的系列原理课程, 主要是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了解有关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解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把握建筑设计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原则; 另一方面是结合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讲授相关建筑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加强学生对建筑的整体认识和掌握建筑设计中的环境、经济、技术、美观、功能等相关因素对建筑的决定作用及相互的辩证关系。
教学计划中既考虑了各门原理课在理论上的连贯性, 同时兼顾到与设计课的衔接和配合, 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设计的相互理解与应用。
此外,还配合设计安排有选修课或讲座。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思维方法、设计程序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通过由易到难的系列设计课程, 使学生对于城市中最常见的建筑类型有一定的认识, 深入了解建筑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辅助课程:《建筑历史》、《外国近代建筑理论》、《建筑流派》、《传统建筑理论》、《构图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声、光、热》、《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参观》实践环节:《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⑵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贯穿于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按两条线索安排,其一:理论课程, 包括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绿地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等。
其二,实践课程,贯穿于所有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课程, 并结合部分重要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设计环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尺度、自然和人文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和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内容、方法和程序;了解风景区、城市绿化系统、园林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技术要求; 了解绿化及植物配置的基本知识;有能力在城市规划及园林设计中应用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绿地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辅助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环境心理学》、《城市参观》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⑶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设计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设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 一方面通过理论和技术知识课程讲授,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目的、设计原则、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道路选线,平面、断面设计及相关工程设施的一般技术要求; 另一方面,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道路交通规划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和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选线、平面、断面设计的能力。
课程安排如下:主授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辅助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实践环节:《城市道路设计作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场地设计》3 相关知识方面⑴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环境与地理方面教学安排主要围绕城市规划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所必需的相关内容组织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城市生态、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知识及其对城市影响的重要性; 结合辅助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 使学生了解城市地理、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