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内容:一篇小测验成绩比例:作业30分,考试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烛之武退秦师》紧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后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5.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A.朋、比、林B.炎、吕、多C.刀、元、徒D.圭、从、棘6.《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许慎B.段玉裁C.朱骏声D.王筠8.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形声字义符(形旁)又相同的一组是()。

A.闻、问、间 B. 徒、吐、杜C. 支、肢、枝D. 江、河、沟9.下列对“疏”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C.汇集众说而疏通文意的注释D.对古书逐句逐字串讲的注释10.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称为()。

A.异体字B.繁简字C.古今字D.通假字11.下列各句中着重号的“间”字当“参与”讲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侯生乃屏人间语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12.“天”的本义是()。

A.天空B.上帝C.头顶D.太阳13.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D.斩二首者爵二级14.下列句中含有联绵词的一句是()。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C.司马迁触天子喜怒。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立”字当“马上”、“立即”讲的一句是()。

A.吕太后立诸吕为王。

B.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

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谓功业可立就。

16.下列各组汉字中两字为古今字关系的是()。

A.责、债B.言、信 C.罢、疲D.蚤、早17.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A.君哉,舜也!B.陈良,楚产也。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18.在“其后稍蚕食魏”中,“蚕”的用法是()。

A. 名词用作状语B.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 名词用作意动D. 名词用作使动19.从古到今,“河”的词义范围()。

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20.下列句中动词不带双宾语的是()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

C.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

D.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2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22.古书校勘术语中的“衍”是指()。

A. 脱漏了文字B. 误加了文字C. 刻错了文字D. 颠倒了文字23.下列古注术语使用时被训释词放在术语之前的是()。

A.读为B.谓之C.曰D.为2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C.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D.邠宁节度使以王故,戚不敢言。

25.在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B.北方之学者,莫能或之先也。

C.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D.夫晋何厌之有。

2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识”字当“标志”讲,读“zhì”的一句是()A.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C.反眼若不相识。

D.识见不榖而趋,无乃伤乎。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为同义项的是()。

A.⑴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⑵不许楚言,是弃宋。

B.⑴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⑵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C.⑴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⑴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⑵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28.下列句中含有动词“之”的是()。

A.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B.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C.将之荆,先之以冉有,后之以子夏。

D.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29.下列句子中“之”用来连接主语和谓语的是()。

A.此非臣之功也。

B.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0.在“之二虫又何知”中,“何”的用法是()。

A. 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B. 疑问代词作主语C. 疑问代词作谓语D. 疑问代词作定语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词类活用的是()()()()()。

A.斩一首者爵一级。

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C.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D.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E.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 下列几组汉字属于异体字的是()()()()()。

A.泪、涙B.益、溢C.濒、滨D.遁、遯E.说、悦3.从汉字书体发展史的角度看,我们今天称为古文字的是()()()()()。

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E.楷书4.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以表示比喻的句子是()()()()()。

A.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B.豕人立而啼。

C.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E.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5.下列各句中,有双宾语的句子是()()()()()。

A.晋侯始入而教其民。

B.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E.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名词作状语的是()()()()()。

A.裂裳衣疮,手注善药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C.范增数目项王D.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E.舜勤于民而野死。

7.下列各字中,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符号的指事字是()()()()()。

A.寸B.亦C.刃D.未E.下8.下列各句中,用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是()()()()()。

A.治国何患? B.君子何叹? C.姜氏何厌之有?D.费曰:“我奚御哉?”E.吾谁欺?欺天乎?9.下列各句中的“是”,不是用来复指前置宾语的是()()()()()。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D.其是之谓乎。

E.无乃尔是过与?10.下列古注术语中,必然是用来说明文字通假的是()()()()()。

A.之言B.谓之C.读曰D.读为E.读若三、释词题(每处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城:2.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如: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4.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厉:5.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逆:(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1.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以:2.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莫:3.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

之:4.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焉:5.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所: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2.指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并简述二者在结构上的异同:吹、呻、鸣、喊、味、吠、唇、告五、古文今译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下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

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1.好末技,不田作2.何为带牛佩犊3.春夏不得不趋田亩4.秋冬课收敛5.益蓄果实菱芡六、古文标点题(10分)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七、古文阅读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带注疏的古注,并依注疏的内容回答问题:(括号里为古注)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以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张侯解张也朱血色血色久则殷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为殷色言血多汙车轮御犹不敢息○贯古乱反下注同肘竹九反折之设反殷于闲反徐于辰反注同近附近之近汙污秽之汙字林一故反)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以其不识己推车○推昌谁反又他回反注及下推车同)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镇也集成也○殿多练反注同)若之何其以病(○绝句)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贯也即就也○擐音患【疏】若之至事也○正义曰卻克云余病矣言己不堪击鼓欲有退军之意故责之云如何其以身病之故欲丧败君之大事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晋师从卻克车○并必政反徐方聘反援音爰桴音浮鼓槌也字林云击鼓柄也本亦作桴【疏】援桴而鼓○正义曰说文云援引也枹击鼓杖也援枹而鼓谓引杖以击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华不注山名○华如字又户化反注之住反)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乃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1.张侯(解张)说“左轮朱殷”是想说明什么问题?2.张侯为什么责备卻克?3.翻译“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一句4.春秋时代一般将领所乘的兵车,御者和将领按常规应各居什么位置?5.韩厥本应在什么位置?为什么改换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