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3.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3COONa固体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 mL 0.1 mol/L 盐酸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4.已知反应:A(g)+ 3B(g) 2C(g) + 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 mol·L-1·min-1B.1mol·L-1·min-1C.3 mol·L-1·min-1D.2 mol·L-1·min-15.反应3A(g)+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 (D)=0.4 mol·L-1·s-1 B.v (C)=0.5 mol·L-1·s-1C.v (C)=0.6 mol·L-1·s-1 D.v (A)=0.15 mol·L-1·s-1 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以上全部7.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右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8.等温等压过程,在高温下不自发进行,而在低温时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A.△H<0 △S<0B.△H>0 △S<0C.△H<0 △S>0D.△H>0 △S>0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C.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后红色变浅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9.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10.在N2+3H22NH3的平衡体系中,当分离出NH3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氢气的转化率变大11.可逆反应3Fe(s)+4HO(g)Fe3O4(g)+4H2(g)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水蒸气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C.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容积增大12.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3.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考虑,合成氨应采用的条件是()A.低温、高压、催化剂B.低温、低压、催化剂C.适当温度、高压、催化剂D.高温、高压、催化剂15.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B,在A中充入SO2和O2各1mol,在B中充入SO2和O2各2 mol,加热到相同温度,有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对此反应,下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B>A B.SO2的转化率B>AC.平衡时SO2的百分含量B >A D.平衡时容器的压强B>A16.已知反应N2O4(g)2NO2(g)在873K时,K1=1.78×104,转化率为A%,改变条件,并在1273K时,K2=2.8×104,转化率为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K2>K1,所以A>BB.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C.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D.其它条件不变时,将盛有该混合气体的容器置于热水中,体系颜色变浅17.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aq) I3- (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I 2(aq )+I -(aq)I 3- (aq)的ΔH>0 B .若温度为T 1、T 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 K 2,则K 1<K 2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 > v (逆)D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I 2)大18.将1 mol H 2(g)和2 mol I 2(g)置于2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 2(g )+I 2(g)2HI(g) ΔH<0,并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

若改变反应条件,w(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B .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1 mol N 2C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D .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1 mol H 2(g)和2 molI 2(g)20.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 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 、Y 、Z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B .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 0C .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 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X 为固态或液态D .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Ⅰ中Z 转化率较大21.可逆反应3A(g)3B(?)+C(?) ΔH > 0 ,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

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⑴若B 、C 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⑵若B 、C 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⑶若B 是气体,C 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1)A与B化合生成C的反应是热反应。

(2)温度在475℃以下,随温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增大,这是因为。

(3)当温度在475℃以上,随温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反而减小,这是因为。

(4)当温度在475℃时,若B为气态,体系加压时,C的浓度不变,则A、C的状态又如何?23.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1molB气体通过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 mol·L-1。

①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x=_________;②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0.8 mol·L-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22%,则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①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_________molA气体和_________molB气体。

25.(1)反应aA(g) bB(g)+cC(g)在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①若a=b+c,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

②若a>b+c,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

(2)若将反应改为aA(g)+bB(g) cC(g) +dD(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且起始时A①平衡时A与B的转化率之比是。

②若增大A的浓度,则A的转化率。

③若同时同等倍数地增大A、B的浓度,则a+b c+d(填“>”、“<”或“=”)时,A与B的转化率同时增大1.C2.B3.C4.D5.C6.A7.C8.C9.D10.D11.C12.B13.C14.B15.C16.B17.C18.C19.C20.B21.⑴变小⑵不变⑶变小22.(1)放(2)建立平衡阶段,v(正)>v(逆),所以C%增大(3)因反应放热,升温平衡向左移动,v(逆)>v(正),所以生成物的含量反而减小(4)C为固(液)态,A为气态或液态或固态。

23.(1)①0.2mol·L-1·min-1;2 ②小于③36.1% ④n(A)+ 1.5n(C)=3、n(B)+0.5n(C)=1 (2)①大于②6,224.⑴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⑵①C ②大于25.(1)①不变②增大(2)①1∶1 ②减小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