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兴趣班第5周测试题)九年级语文兴趣班第5周测试题一、基础(25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李清照《武陵春》)(2分)(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2分)的诗句是:,。
(4)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5)把白居易《观刈麦》默写完整。
(4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2)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wū miè()。
(3)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duì dá rú liú()(4)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
C、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劳动,这最后一天劳动是最紧张的一天。
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观点。
(4分)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现在很多人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汉语水平不容乐观。
答:5、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
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4分)责任警示和谐居安思危同舟共济山清水秀答:二、(4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6~18题。
(一)(12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2)8、陈胜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9、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二)(10分)责任①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②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份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肩上。
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
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一一人格的伟大。
③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
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
但一次银行遭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
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
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④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⑤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考验,逃匿了。
许多人永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
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
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
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⑦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⑧愿我们所有的人们都把责任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10、上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告诉我们责任是每个人都必须背负的,愿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B、责任稍大该从小培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C、尽管背负责任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灵魂和肉体上的痛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会提升我们的人格。
D、承受责任的人虽然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释,但是他们消释的是肉体,永存的是灵魂。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3分)答:12、为什么说责任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4分)答:(三)(15分)父亲的信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有几句嘱托。
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
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到部队后,13、文中的“我”收到父亲来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答:(4分)14、为文章的结尾补上恰当而又合理的想像性文字。
答:(4分)15、“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想想看,这“不可名状的东西”是什么?(3分)答:16、怎样理解结尾“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飞翔啊!”的含义。
(4分)(三)(8分)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他讲的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
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
太阳晒的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的头点地,弯的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的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
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
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到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
你瞧,这都是上帝亲眼看见的,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就在仁慈的我主耶稣眼前!……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
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听着外公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给我表演纤夫们拉着纤索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
他继续讲下去:“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
夏天的傍晚,,在日古里镇附近,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嚎叫起来,喊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颤。
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
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
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有人朝屋里探了几次头,叫外公出去,可是每次都被我拦住了,我请求道:“不要走!”外公总是微笑着朝人们挥挥手,说:“再等一会……”(节选自高尔基《童年》)17、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伏尔加河纤夫的工作沉重、痛苦、令人无法忍受的,请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