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散曲

元散曲


宫调与曲牌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 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八 十四宫调。 七声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 九宫调: 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 双调、商调、越调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 式。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 《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 《二煞》等都是曲牌名。
元 散 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 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散曲+“科”+ “白”)Fra bibliotek散曲概念
所谓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 是继宋词之后,兴起于金元之际,盛 行于元明两代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 兴诗体。
音乐——元代流行歌曲; 文学——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武)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 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
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珙) 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
元曲四大家
元散曲的分期

前期可以大致视为本色派或豪放派,口语化, 通俗化,自然、诙谐,知名作家有关汉卿、马 致远、张养浩等人; 后期可以大致视为文采派或清丽派,讲炼句为 工,对偶见巧,知名作家有睢景臣、张可久、 乔吉等人。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 马致远的《汉宫秋》(汉元帝、昭君)
白朴的《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