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蔬菜安全生产(作业)

绿色蔬菜安全生产(作业)

绿色蔬菜安全生产
院系名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有机(1)班
学生姓名:郭羽丰
学号:201105050042
2012年12月15日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保意识、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蔬菜商品安全性的呼声愈来愈强烈。

但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重茬种植、施肥不规范、用药不合理、污水灌溉等问题,导致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毒害盐类、重金属含量等严重超标,致使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标准、规格等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我国蔬菜出口创汇造成了严重障碍。

为了提高蔬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我国蔬菜出口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蔬菜。

因此,开展绿色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开发已是当务之急。

一、绿色蔬菜的概念
绿色蔬菜是指没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其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

实际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或把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不超标;避免环境污染的危害。

达到以上标准的,即可称其为绿色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膳食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国内外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

在蔬菜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危及到生命,为此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绿色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绿色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成为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为此,我们在这里为大家讲述绿色蔬菜载配技术知识。

二、发展绿色蔬菜食品的意义
1、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农药可引起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则头痛、头昏、恶心、倦怠、腹痛;重则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死亡,全世界每年死亡数万人。

慢性中毒:指人们长期从环境和食品中摄取微量残留农药,在体内累积到一定数量时表现的中毒症状。

有机汞、有机氯对神经、肾、肝有损伤作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会抑制人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有机砷可引起贫血、脱皮神经炎等。

还有一些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乙酰杀螨醇(致癌)、敌敌畏(可能致癌、致突变)、敌百虫(致遗传突变)、乐果(致癌、致遗传突变)、克菌丹(致癌、致畸、致突变)、托布津(致遗传突变)、五氯硝基苯(致癌、致畸)、二溴氯丙烷(致癌、致遗传突变)等。

2、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和外销。

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5、有利于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所需条件,通过分期控制温、光、水、气等环境因素,以及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可减轻病虫为害。

包括:(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2)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3)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和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4)采用温室或营养钵育苗,高温促根及早炼苗,防止苗徒长,可减轻苗期
病害,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5)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轮作、间作可减少病源、虫源。

2.生物防治。

利用害虫的天敌和生物农药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

(1)瓢虫岸蛉、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的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的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的利用。

(2)利用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微孢子虫等微生物杀虫。

(3)利用苦参、苦楝、烟碱、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

(4)在病害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庆丰霉素、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菌素防治病毒。

3.物理防治。

如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和虫卵,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灭病菌虫卵。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采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

利用性诱剂、糖醋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

利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甘兰夜蛾等害虫。

4.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另外还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适合期限防治,对症下药。

要搞好预测预报,做到有针对性达标防治。

没有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不得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要及时用药,提高防效。

要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选择施药时间;根据田间病虫的分布状况,准确选择施药方式、剂量和次数,禁止盲目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

四、绿色蔬菜生产技术
(一)、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选择选择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是指蔬菜生产所处的地区大气、水体、土壤等无污染。

蔬菜生产中开发、改造蔬菜基地时,首先应考虑有无大环境污染的问题,坚决采取有力措施,使蔬菜生产基地所处的大气、水体、土壤中有害物质低于国家允许的标准。

这就需要先对菜田附近有无污染的工矿企业,地下水源或地下水域河流上游有无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菜地是否含有天然有害物质,是否使用了有害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如工业废渣等。

这些情况调查清楚后,再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应距主干公路 40米以上。

对现有轻微大环境污染的蔬菜基地,应注意改良,通过连续施用微生物发酵肥料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善土壤 PH值,使一些重金属与土壤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大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是生产绿色蔬菜的基础。

(二)、绿色蔬菜生产施肥技术限制化肥,特别是硝态氮肥的使用,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

允许使用的肥料类型和含量:(1)农家肥: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

应大力提倡高温堆肥。

(2)生物肥料: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无机矿质肥料:矿物钾肥和硫酸钾、矿物磷肥等。

(4)微量元素肥料:以铜、铁、硼、锰、锌、钼等微量元素及友谊元素为主配置的肥料。

(三)、绿色蔬菜施肥原则
以施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尽量限制化肥的施用,如确实需要,可以有限制有选择的使用部分化肥,但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控制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 25公斤,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少用叶面喷肥。

五、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在现阶段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仍然
是重要的手段,生产上在病害大流行,害
虫猖獗为害时是应急措施,有时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虫口基数过大,也需要先用化学农药压低基数,再利用生物控制,进入 21世纪化学防治将是一种临时性压低害虫密度的有效措施。

生产绿色蔬菜的重要标志,是菜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残留标准,因此,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机类:六六六、DDT、毒杀酚、氯丹、五氯酚钠、三氯杀螨醇、赛丹;有机磷类:甲胺磷、甲拌磷(3911)、久效磷(纽瓦克)、磷胺(大灭虫)、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1059、乙酰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甲基异硫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甲基硫环磷、杀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克线丹、苯线磷(力满库、克线磷)、灭克磷(益舒宝)、磷化锌、氟乙酰胺;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克百威、大扶农)、铁灭克(涕灭威)、万灵(灭多威)、速灭威;熏蒸剂类:溴甲烷、磷化铝、氯化苦、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其他:杀虫脒、401(抗菌剂)、福美胂、五氯硝基苯、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各类除草剂等以上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2)科学用药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喹硫磷、抗蚜威、多菌灵等。

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轮换用药,一种药剂在一茬作物上一般只用一次。

特别注意在蔬菜安全采收时期禁止使用农药。

蔬菜体内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间隔期越短残留量越高。

安全间隔期的长短因药剂种类不同而异,一般:生物农药3-5天,菊酯类农药 5-7天,有机磷农药7-10天(少数 14天以上),杀菌剂 7-10(百菌清、多菌灵 14天以上,世高 10-14天)。

对蔬菜用药只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少用激素农药,同时要注意采收安全间隔期,农药毒性以国家公布为准。

在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中,农药剂型和喷洒技术至关重要,采用小孔径喷片,采用喷洒出带静电超微液滴的静电喷雾器,这些高负荷的超微液滴易被作物叶面依靠静电吸引力所吸附,并紧密接触叶面,这样能以极低剂量喷洒农药,减少污染。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蔬菜产业化发展、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开展主要蔬菜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课题组从产前环境检测、产中标准实施、产后产品化验的三大原则出发,重点研究绿色蔬菜生产中的安全标准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