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造句: 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章 炳麟《革命之道德》)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统治者虐政害民 挟山超海 读音: xié shān chāo hǎi 释义: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造句: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清·梁 启超《少年中国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天方夜谭 仰事俯畜 读音: yǎng shì fǔ xù 释义: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造句: 坐书院可仰事俯畜。(清·恽敬《答来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泛指维持全家生活 近义词: 仰事俯育 缘木求鱼 读音: 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造句: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 义》第三十三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近义词: 水中捞月 缘山求鱼 反义词: 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 怨女旷夫 读音: yuàn nǚ kuàng fū 释义: 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内无怨女,外无旷无。” 丢盔抛甲 读音: diu kuī pāo jiǎ 释义: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 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七零八落。 ◎姚雪垠《李 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敌众我寡 读音: dí zhòng wǒ guǎ 释义: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自: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 不可以敌强。”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寡不敌众 反义词: 势均力敌 旗鼓相当 饿殍遍野 读音: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深耕易耨 读音: shēn gēng yì nòu 释义: 易耨:勤于除草。深耕细做,及时除草。比喻精心耕种。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 造句: 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二程全书·遗书十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精心耕种 近义词: 精耕细作 始作俑者 读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造句: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 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近义词: 罪魁祸首 嗜杀成性 读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释义: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率兽食人 读音: shuài shòu shí rén 释义: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 人也。”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造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 生六记·闲情记趣》)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洞若观火 反义词: 不见薪新 齐王舍牛 读音: qí wáng shě niú 释义: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 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用法: 联祇膺灵命,抚遂群生,言念亭育,无忘鉴眛。殷帝去网,庶踵前修;~,实符本 志。 ◎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 为民父母 读音: wéi mín fù mǔ 释义: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用法: ~,得不省优? ◎唐·陆挚《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 畜妻养子 读音: xù qī yǎng zǐ 释义: 畜:养育。旧指维持妻子和儿女的生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造句: 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 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家破人亡 离乡背井 反义词: 破镜重圆 欢聚一堂 弃甲丢盔 读音: qì jiǎ diū kuī 释义: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 读音: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造句: 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二十八回)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抱头鼠窜 反义词: 马到成功 所向披靡 秋毫之末 读音: qiū háo zhī mò 释义: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 造句: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 28 回:“在京畿之内辇毂之下,竟然还有这等饿殍遍野 的惨事发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尸横遍野 十室九空 反义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肥甘轻暖 读音: féi gān qīng nuǎn 释义: 指生活优裕。 出自: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暖不足於体与?” 用法: 如梁襄王,算定天下不能一,便只向~中了一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 子·梁惠王上篇十四》 孤家寡人 读音: gū jiā guǎ rén 释义: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自: 《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 造句: 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孤家寡人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 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孤立无助的人 近义词: 称孤道寡 寡不敌众 读音: guǎ bù dí zhòng 释义: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落荒而逃 狼奔豕突 反义词: 克敌制胜 旗开得胜 洞察秋毫 读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 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饿莩遍野 读音: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 人也。” 造句: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放辟邪侈 读音: fàng pì xié chǐ 释义: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造句: 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宋·程颐《上 仁宗皇帝书》) 妻离子散 读音: qī lí zǐ sàn 释义: 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 寡不胜众。” 造句: 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反义词: 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旱苗得雨 读音: hàn miáo dé yǔ 释义: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然兴之矣。” 造句: 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明·施耐庵《水浒全 传》第五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近义词: 枯木逢春 雪中送炭 尽力而为 读音: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 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全力而为 近义词: 尽心竭力 全心全意 反义词: 敷衍了事 聊以塞责 明察秋毫 读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