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施工15标】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15标项目经理部2014年10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区间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区间工程地质概况 (2)2.3 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周围建筑及其管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风险工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监测组织机构和设备配置 (10)3.1监测组织机构 (10)3.2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11)4.施工监测内容及巡视内容 (11)4.1监测基本项目及要求 (11)4.2施工安全性判别 (15)5.主要监测和巡视技术方案 (16)5.1建筑物沉降监测 (16)5.2 地下管线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 (19)5.3 道路及地表沉降监测 (20)5.4 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21)5.5 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 (23)5.6 支撑轴力监测 (25)5.7 地下水位观测 (27)5.8 临时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28)5.9 施工期间现场监测、巡视作业要求 (28)6. 成果报送要求 (29)7.视频监控系统要求 (29)8.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30)9. 应急预案 (31)9.1 应急领导小组建立 (31)9.2 成立应急队伍 (31)9.3 应急响应 (31)10. 附件 (32)施工监测方案1.编制依据(1) 工程有关勘察设计资料及招标文件;(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026-2007);(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9)《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2)其他相关国家规范、广州市地方规范及广州地铁工程相关规范、规程。
(13) 《广州地铁21号线线15标招标图》2. 工程概况本工程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5标】土建工程起讫里程为YDK36+351.800~YDK38+398.000,线路全长约 2.0462km。
主要包括镇龙站、镇龙站~中新站区间土建工程。
镇龙站为二十一号线和知识城支线的换乘站,车站为地下一层站,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面一层为站厅层,二~四层为预留物业开发,车站西接镇龙南站,东联中新站,二十一号线车站全长366.7m。
本站也是知识城支线终点站,北接镇龙北站,知识城线车站全长511m。
二十一号线和知识城支线在镇龙站双岛平行换乘,镇龙站为双岛四线车站,双岛四线部分标准段宽为44.9m,全长366.7m,此部分采用放坡开挖,站后接知识城线双存车线,标准段宽为10.9m,全长144.3m,其中90m长采用排桩+桩间旋喷桩+内支撑支护方式开挖,东端54.3m采用单洞双线矿山法施工。
区间右线全长1679.028m,左线全长1681.593mm。
其中,区间线路右线YDK37+117~YDK37+415(298m)和YDK38+ 179~YDK38+398(219m)段(邻近中新站端头),左线ZDK37+102~ZDK37+267(165m)和ZDK38 +166~ZDK38+398(232m)段(邻近中新站端头)采用矿山法+盾构空推法施工,其余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设置2座联络通道。
在YDK37+419山底平整场地内设置1个施工竖井。
1号联络通道兼作左右线施工横通道。
3. 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3.1地质特征3.1.1 地形地貌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镇龙站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貌为剥蚀残丘剥蚀残丘地貌单元,区段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丘体植被较发育,地面标高35.3~79.8m。
镇龙车站位于现状山丘下方,地面地势高差较大,施工时需进行开山整平施工场地。
镇龙站至中新站区间出镇龙车站后向右拐入广汕公路,沿着广汕公路由西往东前行,途经中新交管所、侨建玉溪谷、中国海油加油站、君利大酒店、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后,在新新路与广汕公路路口处进入中新站。
广汕公路为城市交通干道,双向八车道,道路两侧主要为2~8层居民住房,建筑物密集。
3.1.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3.1.2.1 镇龙车站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钻探,场区内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伏基岩主要由碎屑岩岩性组(白垩系沉积岩)、变质岩岩性组(震旦系变质岩)、侵入岩岩性组组成。
第四系松散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等组成。
从区域地质角度,由新至老分述为:1)人工填土层(Q4ml)本段人工填土层为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褐色、红褐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组成,大部分已压实,顶部0.2~0.3m 为砼路面,本层分布广泛,厚度0.50~10.90m,平均厚度2.90m。
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1-2>”。
2)冲洪积层(Q3al+pl)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分别为粉细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可塑粉质粘土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①粉细砂层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良好,颗粒较均匀,主要成分以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粘粒。
标贯实测击数为5~25击,平均击数11.7击。
本层主要分布在中新站~中新东站(含站)范围,其余地段零星分布,44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60~7.00m,平均厚度2.47m。
②淤泥质土层呈深灰色,流~软塑,主要成分为粘粒、粉粒及有机质,局部含砂粒,略有腥臭味。
实测标贯实测击数为3~5击,平均击数3.5击。
层厚0.50~6.50m,平均厚度2.52m。
③粉质粘土层呈褐黄色,软塑,粘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细砂,手捏具砂感。
标贯实测击数为3~9击,平均击数5.9击。
层厚0.50~8.9m,平均厚度3.02m。
3)残积土层(Qel)线路沿线残积土层主要由花岗片麻岩和花岗岩风化而成,根据母岩性质、残积土的状态和密实程度,划分为以下四个亚层,其特征分述如下:①花岗片麻岩可塑状砂质粘性土呈褐黄色,可塑,由花岗片麻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粉粘粒为主,含25%石英砂粒,粘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实测击数为9~52击,平均击数12.8击。
层厚1.1~16.1m,平均度6.2m。
②花岗片麻岩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呈褐黄色,硬塑,由花岗片麻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粉粘粒为主,含25%石英砂粒,粘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实测击数为16~30击,平均击数23.3击。
层厚1.3~19.5m,平均厚度6.93m。
4)全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带(Pt):褐黄色,原岩结构已完全风化破坏,风化成坚硬土状,以粘粒为主,手捏易散,遇水软化、崩解。
局部夹强风化碎块。
呈层状分布。
标贯实测击数为28~53击,平均击数42.5击。
层厚2.10~21m,平均厚度7.83m。
5)强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强风化带(Pt):褐黄色,原岩结构风化强烈,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碎块状,以粉粘粒为主,含55%石英砂粒,手搓既散,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实测击数为46~86击,平均击数66.8击。
层厚1.30~30.6m,平均厚度8.6m。
6)中风化带花岗片麻岩中风化带(Pt):灰黑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黑云母、云母呈定向排列,裂隙稍发育,裂面铁锰质渲染,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节长8~45cm,局部呈碎块状,RQD=65%。
该层在29个钻孔有揭露,层厚3~15m,平均厚度9.81m。
7)微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微风化带(Pt):灰黑色,中细粒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云母呈定向排列,裂隙不发育,岩质新鲜,岩芯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节长13~55cm。
该层在29个钻孔有揭露,层厚1.8~41.7m,平均厚度11.8m,RQD=85%。
3.1.2.2 镇龙站~中新站区间(1)人工填土层(Q4ml)本段人工填土层均为素填土:素填土:大部分为欠压实~稍压实,主要为褐黄色、灰褐色、红褐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黏土、中粗砂、碎石等组成,顶部0.2~0.4m为砼路面;本层沿线均有分布,沿线地段有51个钻孔揭露,层顶标高31.52~46.02m,厚度0.50~7.00m,平均厚度2.59m。
(2)陆相冲积-洪积砂层(Q3+4al+pl)本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1)陆相冲-洪积粉细砂层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状,分选性良好,颗粒较均匀,主要成分以石英颗粒为主,局部含较多黏粒,具弱黏性。
标贯实测击数为6~7击,平均击数6.5击。
本层分布较分散,呈透镜体状,5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6.61~35.66m,层顶埋深2.80~6.30m,层厚0.80~2.80m,平均厚度1.77m。
2)陆相冲-洪积中粗砂层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差,主要成分以石英中粗砂为主,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含少量有机质成分,土质不均。
标贯实测击数为13~24击,平均击数17击。
本层呈透镜体状分布。
5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5.16~33.31m,层顶埋深6.20~12.50m,层厚1.00~3.40m,平均厚度2.2m。
3)陆相冲-洪积卵石层呈灰色,饱和,稍密,圆棱状,磨圆度较好,充填中粗砂、砾砂及少量黏性土,卵石含量约50%,粒径一般约为20~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