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的智慧 ——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教学设计与点评 执教:张祖庆 点评:王崧舟
【教学理念】 作文,为了生命的发展。 「短短的九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作文教育理念,无疑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真境界。周国平先生在谈到写作时这样说道:“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时辰进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是的,写作就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写作既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命体认。无疑,作文的终极关怀在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老子曰:大道至简。诚哉斯言!」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训练学生在逆境中合作生存的能力。 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景,围绕话题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记叙想象片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全息元。语文知识
与能力,语文过程与方法,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作文学习目标的本有之义。生命化作文教育而非作文教学,正是基于对作文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认的课程论表达。一旦建构起这样的理念,对于本堂课的三大目标,我们当有高屋建瓴的解读和演绎。」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亚马逊河的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2、剪辑〈冲出亚马逊〉电影片段,制作亚马逊河风光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 1、任务驱动:同学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探险的梦。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圆这个梦——到亚马逊河原始森林进行一次模拟探险。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亚马逊河的信息。 3、课件播放亚马逊河的风光片和《冲出亚马逊》电影片段剪辑。教师结合课件画面叙述:这,是风光旖旎的亚马逊河。这,是资源丰富的亚马逊河。这,是神秘莫测的亚马逊河。这,是危机四伏的亚马逊河。
「想象是长着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欲望,想象是欲望的一种意象化表
达和满足。因此,成功的想象作文,必始于欲望的有效唤醒和刺激。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惊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青春初期的反叛、碰撞、迷惘、亢奋,正是生命的冒险意识的年龄表征。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拟情境的创生,无疑为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的满足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二、借助音效,想象探险经历 1、学生选择最愿意合作的伙伴,组成探险队。(教师提示:在探险过程中,老师会参与其中的一队) 2、选择恰当的探险工具。 教学片段1 师:探险,必须要带上一些必备的工具。请各个探险小队想一想,你们准备带哪些工具去呢?为什么带这些工具?每队确定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三件。 生:(在探险小队里讨论带些什么工具,气氛热烈) 师:好,请一个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带些什么工具,要把理由讲清楚。 生:我们小队要带的东西有这些:首先要带的是烟雾弹。野兽袭击时,迷惑他们并掩护自己逃跑;第二件东西是指南针。因为在森林里,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利用指南针来指引道路;第三件是压缩食品。带起来方便又可以充饥,而且能量足(师纠正:是热量足)。 师:你们小组考虑得真是周全。请其他小组讲一件和他们组不一样的工具。 生:我们准备带麻醉枪。遇到危险可以麻醉对方,自己也得以脱身。 师:呵呵,多么善良的女孩子啊!(笑) 生:(其他各组汇报略) 3、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探险之旅。 教学片段2 师:探险小队成立了,东西也都准备了,那么咱们就出发吧。请大家闭上眼睛: (煞有介事地)各位探险队员,经过认真的筹备,亚马逊河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先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伴随飞机起飞声)乘坐国际航班飞往香港,再从香港转机飞往智利(响起飞机降落声)……各位队员,飞机已经在智利机场降落,我们将由智利进入密密层层的亚马逊河原始森林。 (继续富有启发性地叙述):哦,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亚马逊河.(音乐舒缓,伴随鸟叫); 让我们赶快进入原始森林吧,在这密密的丛林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森林深处吧,让我们继续往里走,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也许,这静谧的原始森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音乐明显带有恐怖感) 哦,这一切终于过去了……(音乐优美宁静) (“……”均表示恰当的停顿)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先在探险小队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来到了沼泽地,突然飞来一只比拳头还大的毒蚊子。把我的同伴叮了个大包包。后来用医药箱救了他。师:哈哈,医药箱怎么能救人呢?应该是用所带的药品救了他。 生:(其余五位学生回答略)
「学生想象的饱满、自由的展开,直接决定着想象作文的成功与否。这
种展开,靠告诉无异于缘木求鱼,靠解说则极易使想象折翅从而跌入黑暗的思维谷底。因此,学生的想象只能唤醒。设计中,伴随着情景音效的呈现,张老师有几句断断续续的启发性叙述语。其实,这些洗练的充满着诱惑的话语,正是再典型不过的想象唤醒语。它们的功用,正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想象之神,而不是去替代、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想象。细品味,哪句话不是对想象情景的小心翼翼的召唤?它们就像是一味味药引子,酵化出学生想象世界的生动图景;又像是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 三、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激发写作动机:虽然这次探险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将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会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探险过程中这难忘的一幕幕。 2、提示写作方法: 大屏幕出示: 记录探险片段 留驻难忘时光 ——记录探险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惊险时刻、重大发现、难忘插曲…… 友情提醒: A、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B、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 C、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 3、学生动笔写片段。(要求10分钟完成;学生开始动笔时,教师快速来到其中一个探险小队,问清每个队员的姓名后,然后回到讲台前用另一台电脑现场写作。)
「“现场写作”是本案最为可圈可点的一道风景。倡导教师写下水文可
谓久矣,但与学生一起即时就地写作,似乎是在张老师的课上才凌空出世的。愚以为,这是作文指导方式的一大创举、一大突破。其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谁也不容置疑的。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姿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酸甜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资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为张老师的现场写作喝彩!」 四、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 1、组织探险交流。(教师请其中一个一小队四个的同学全部到讲台前——这个小队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小队。) 2、交流探险片段。教学片段3 师:好,就请你们小队先来汇报吧——因为老师刚才就参加了他们这个小队。请队长主持一下。 生:我是队长戴博文,请张镭同学先汇报吧。 师:请张镭同学把自己写的探险片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各队队员仔细听,他的探险片段有没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你开始汇报吧。 生: 森林深处,到处是厚厚的苔藓和密不透风的荆棘。忽然,我听到一声尖叫,闻声跑去(师插:和前边是否有些矛盾——荆棘那么多,你能跑?想想怎么改?),我们艰难地穿过荆棘,只见郭丹丹定定地站在那里。我来到她身边,关怀地问:(师插:应该是关切地)。我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郭丹丹惊奇地说:“你们快看!”我们飞快地来到她身边。这时,我看到了最神奇的景象(师追问:究竟是什么景象呢?) 近千只的大白蚁群正在草丛间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一小队约30只、体长约3厘米的大型黑蚂蚁突然一个接一个冲过来,它们凶神恶煞般扑向白蚁,用大颚紧紧夹住后者,身体一弯,尾部的毒针刺向可怜的猎物,被袭击的白蚁几乎在被刺瞬间就不动了。 这时再看白蚁群,早就乱了阵脚,体型较小的慌慌张张地往回窜,争先恐后地钻进洞里;体型较大的却逆着回巢的方向四处奔跑,招呼同伴撤退。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体型相对硕大的白蚁,用大颚死命地咬住一只黑蚂蚁的大腿不放,任凭后者将它拖来拖去也死死地不肯松口。(师插:看来他们也有“舍己为蚁”的精神啊!)最后所有的白蚁都逃进洞了,它却被另一个黑蚂蚁捉住了。(掌声) (以下为其他探险小队针对第一条“友情提醒”对这个片段的欣赏,以及其他三名队员探险片段的展示和针对其它几条友情提醒进行欣赏,具体过程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他们这个探险队的一组精彩片段。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探险片段? 生:想! 师:(将刚才在另一台电脑中敲出的文字,用优盘储存后插到连接屏幕的这台电脑上,大屏幕切换后,朗读自己写的探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