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读好书”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范文,学生课前收集名人读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引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感情。
2、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提高写作能力。
3、学习借鉴别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作文技能。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交流体验
你平时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样的书?你又有什么体会?
2、抛砖引玉
看看下面那些成语是自己喜欢的,说说理由。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目不窥园
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不厌
幼学壮行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坐以待旦手不释卷苦心孤诣囊茧照读
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凿壁偷光熟读深思徒读父书映雪读书
3、名人读书:根据自己的了解,谈名人的读书故事。
二、运动要领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句话一百人有一百人的看法,一个故事一百人有一百人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读书的故事,也是件乐事啊!
1、开启思路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来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开头:喜欢什么书,中间:怎样喜欢的;结尾:为什么喜欢。
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的读书故事,您应该怎样来写。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起因(为什么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果(感悟)。
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的读书故事,您应该怎样来写。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起因(为什么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果(感悟)
2、他山之石
读一读下面的佳作,说一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启示,在我痛苦的时候给我欢乐;在我空虚的时候给我陪伴。
又有什么比它对我帮助更大呢?读书也要会读,读书不是拿眼睛读,而是要拿脑袋读。
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鲁宾孙漂流记》。
《鲁宾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以自传形式写的长篇小说,鲁宾孙是书中的主人公。
他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鲁宾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在岛上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
鲁宾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
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
造力!鲁宾孙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虽然他初到荒岛时,感到很悲观,但是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能找到安慰自己的事物,燃起了奋力一战的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
鲁宾孙在荒岛上选择了合适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树阴、能防野兽,盖起简陋的住所,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
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危险,当他发现野人的脚印时,“恐惧万分”和“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宾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鲁宾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而在与世隔绝、荒芜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
鲁宾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不仅将船上的一切可利用的东西都搬上了荒岛,而且还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鲁宾孙之所以能成为荒岛之王,是因为他并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去主宰命运。
其实,在真实的社会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我们都应该勇于面对,敢于拼搏,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主宰命运的“鲁宾孙”,才不被命运左右,不受命运摆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原来,只要有自信、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锲而不舍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
经过五天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写的《鲁宾孙漂流记》这本书。
鲁宾孙那勇敢无畏的精神使我感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人对大自然的挑战。
我深深地佩服鲁宾孙那顽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在岛上生存下来;凭着劳动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凭着努力,回到了英国。
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只有付出了、努力了、劳动了,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读的书越来越多,我也有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感受:与书相伴,人生会精彩许多。
(特别建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精彩句子、精彩词语。
说一说为什么出彩。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从修辞手法、细节描述,揭示主题、开头、结尾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使学生由感性和理性,学会写作方法。
)
3、学以致用
⑴一起高声朗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⑵快速作文: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30分钟内完成500字作文。
教师提示:要提笔便写,有话直说。
(播放音乐,创设轻松的气氛)
三、运动结果
师: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故事。
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产品,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
1、自评互评
⑴学生自评,用笔批注,写出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注明。
⑵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佳作,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2、集体会诊
⑴请佳作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它同学认真听,注意找出精彩的词语、句子,加以评点。
选择新颖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加以评说。
⑵学生各抒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建议。
⑶请佳作作者自己谈谈体会。
⑷教师小结,要先肯定学生的看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成果展览
⑴初评:小组评选出最佳的开头、最佳的结尾、最佳段落、妙句、妙文、妙字等
⑵二评:评选班级最佳。
⑶将“最佳”整理编辑,张贴在班级相应的栏目上。
四、加强锻炼
作业:请以“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教学反思:
“好读书,读好书”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本次作文指导,我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描述、心灵的交流,激发习作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在学生谈兴最浓时,让他们写下来,做到“情动而辞发。
”引导学生以文化为精神食粮,多读书,广积粮,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为自由习作磨制生花妙笔。
引导学生多读多温习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熟读精思,多读课外读物,强化记忆,以达到巩固积累,记忆犹新,最后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真正获得“积累”。
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这次作文指导课一开始,我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可以让学生找到话题,为下面的写作做好准备。
由于引导得当,学生讨论还是相当激烈,课堂气氛活跃。
由于学生准备充分,“抛砖引玉”和“名人读书”,学生很快地把兴趣转移到读书的话题上来,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文字信息,便于学生在习作中加以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例文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通过范文的引路,使学生学会开头、结尾的方法,学会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回味生活,找出关于读书的生活细节,拟定写作的思路,为快速作文做好铺垫。
学生表现还算强烈,学生能够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也从中得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启示。
第三环节中学生通过快速作文,自评、互评、集体评,一方面能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并能收集意见建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学生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活化了自已的写作思路,在作业中进一步使到学生的习作技能够变成技巧。
这次作文指导课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在学生集体评作文的时候,学生意见繁多,对所评作文学作者来说,有点不知所措,我由于缺乏经验引导不够也是一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