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另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整个屋子一 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
方法。” 哲学可以使人更加聪明
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 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1、培养智慧。 2、发现真理 3、印证价值
(一)培养智慧
• 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是为了 什么?
• “知行合一”还能让你感到学习的意义。“知行合 一”的知,其实是一个广大的世界,知识如同一片 汪洋大海,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 因此,西方一哲学家怀海特说过:一定要等到你把 课本都丢了,把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 心里的各种细目都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 学到的。
• 本来一生能学到的只是这么一小部分,如果学了之 后,却大多数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意义就 不大。因此我们学习知识之后,就要尽量融会贯通 到人生之中,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 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秀才的儿子 不能针对语言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回答, 当然会闹出笑话。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攻”与“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立场不同,感受则不一定相同。
做任何事情应该具有创新精神。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五、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一)培养思考习惯 一个没有思考习惯的人,对面发生的事情往往凭着
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体谅别人的情绪 。
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哲学最重要的便是思考,提升 哲学素养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时刻处于思考的状态。
有时,我们只知道我们应该思考,但我们却不了解 什么是思考。思考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这样 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 能性。当我们真正明白“思考”的内涵时,学习哲 学,便有了意义。
(四)力求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容 易,它是人一生中都在努力去追求的。
在现代社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知行分 离表现在:“憎恨别人的贪婪,却宽容自己 的放纵;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道 义。”
知行合一,就是一个不断寻求自己对自己满 意的过程,然而,要达到对自己满意,必须 考虑两种因素,一种是外在的社会规范,一 种是内在的体会。
每个人都必须作选择,那是对自己人生的期望。所 以,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期望,找到自己 的价值取向,而非一味地把他人的价值观加诸自己 身上。
• 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 选择这些,必须放弃那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 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 讨好每一个人。
• 人生会在不断的选择中,塑造出自己的风格。而 风格是指,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有一定的原则, 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不会轻易受 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价值取向的真义。
(三)印证价值
• “鞋子合不合适 ,只有脚知 道”
• “为此,我受了十多年苦”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 “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 使面包增加甜味”
• 人生象( 烘面包过程 ) • 哲学象( 甜味剂)
1、哲学与人生关系
•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人生。
• 红金龙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 走多远!
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们进一步 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根本 对立
唯心主义
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 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 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 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 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 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轻松的聆听, 认真的思考, 积极的参与和互动, 更好的开导自己, 共同探讨我们的哲学与人生!
平时成绩
考核(30分)
方法
1、出勤 2、回答问题 3、作业 4、纪律
测试成绩(70分)
前言
从前,有一个秀才,可是他却偏偏 有一个傻儿子。有一天,朋友要来拜访 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他决定让儿 子招待客人,还特意教给他几句话。
小结
• 1、哲学的原意是( ) A爱知识 B爱智慧 C爱行动 • 2、学习哲学可以( ) A培养智慧 B发现问题
C发现真理 D印证价值
3、歌名与哲学“阳光总在风雨后“ 体现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人人天生都想认识什么—— 亚里士多德
2、解读不同人生态度
解读不同的人生态度
• 搬砖: 悲观主义态度 ——生活强加的一份苦役
• 砌墙:职业主义态度 ——看到的是局部成品,对得起薪水
• 盖房子:理想主义态度 ——每一滴汗、每一块砖,都是通向成功 的圣殿。
3、哲学启发人生
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有哪些?
A、苏格拉底 C、马克思 E、毛 泽 东 G、爱因斯坦
“拔苗助长”--- 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
作用
一、哲学的含义
•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 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 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 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 意思。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现符合客观。秀才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 忽视傻儿子低智力水平,主观传授待客之道, 违背客观实际,从而在待客过程中笑话百出。
孟子时代有一个人叫曹交,资质不太好,有一次去 问孟子:周文王身高十尺,商汤身高九尺,我身高 九尺四寸,介于他们两个之间,但是为什么他们都 当了帝王,而我却只会吃饭?孟子回答他:如果你 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久而久之,你就成为尧了。 反之,则会学夏桀而变成夏桀。
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是由你自己选择的,你选 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
以贝克莱的 观点来指导 我们的生活 和实践,结 果会怎样?
学习哲学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 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要能够精通 它、应用它,精通的 目的全在于应用。如 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观点,说明 一个两个实际问题, 那你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 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 你的成绩就越大。”
学习哲学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 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要能够精通 它、应用它,精通的 目的全在于应用。如 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观点,说明 一个两个实际问题, 那你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 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 你的成绩就越大。”
有趣的哲学问题
• 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峨眉, 面色……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很不幸的 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了几块疤痕。 你觉得,他还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 A、他一定会 • B、他不一定会 • C、他可能会
• 骑白马的不一定就是王子, • 那可能是唐憎~~~~~
• 带翅膀的不一定就是天使, • 那可能是~~~~~
问题(引子)
• 假期你过得快乐吗? • 开学后高兴吗? • 为什么?
结论: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 觉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 事,比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 问题。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 展现的。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 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哲学。 因此,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即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 通俗地说就是活得明白,不要糊里糊涂地活着。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 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
• “如果你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打在你的 头上,你会怎么做呢?
• 我们取笑那只小青蛙,我们欣赏那只天空中的飞鸟。
• 其实,世界本来是透明的,本来是连接在一起的, 只是我们的视野破坏了、遮蔽了这种一体性。于是, 以人为中心就生发出三种基本的碰撞:即人与自然、 人与人、人与自己。
• 当然,在种种碰撞中会产生人的自省,即对自己的 认识,然后开始去发现。一旦你去发现了、体会了, 就会慢慢变得坦然、释然、宽容。人一旦宽容了, 就会海阔天空了。
(二)掌握整体观点
所谓的整体观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 多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 的成见,思想也将更加圆融。这样才不会 随便去骂人和被人骂。
哲学就是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来认识世界的, 世界来自于哪里?是怎么样?
(三)确立价值取向(人生努力方 向)
“取向”对应的英文词汇是orientation,这个 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虽然 到了这个年龄,每个人都已有自己的个性或 为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过学习与成长, 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 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