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保肝药物的选择资料讲解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保肝药物的选择资料讲解

利福平也可引起IV 型超敏反应进而引发肝脏损伤(伴随肾功能不全)
冯婉玉. 解读美国胸腔协会对抗结核病治疗产生肝毒性的最新指南[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7, 28(2).
四、抗结核药所致DILl的诊断
肝酶异常
全面病史以及药物、中药和 膳食补充剂的全面回顾
计算R值 R=血清(ALT/ALT ULN)÷(ALP/ALP ULN)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RUCAM)评分表
R≥5(肝细胞型)
2<R<5(混合型)
R≤2(胆汁淤积型)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清学、腹部影像学、胆道造影、
对保肝药的选择提供建议
肝活检、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临床药师
Chal等as临an床i N检P测, Hayash—i P—H临, 床Bo医nk师ovsky H L,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The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保肝药物的选 择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
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我国的 发病率在8%~30%。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发生率较高 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利福布汀、利福喷丁 、丙硫异烟肼和对氨基水杨酸钠,较低的有 氟喹诺酮类、乙胺丁醇、氯法齐明、克拉 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五、抗结核治疗相关的DILI的处理
➢ 1.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结核病病情、肝损伤程度、相关 危险因素及全身状况等。
➢ 2.仅ALT<3倍ULN,无明显症状,无黄疸,可在密切观察下 保肝治疗,并酌情停用肝损伤发生频率高的抗结核药物。
➢ 3.ALT≥3倍ULN,或总胆红素≥2倍ULN,应停用肝损伤发生 频率高的抗结核药物,保肝治疗,密切观察。
顾瑾, 肖和平.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10(36): 767-769.
三、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发生机制
肝脏是大多数药物生物化学转化代谢的场所,也是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损伤的靶器官。DILI的主要机制有: (1)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 此类为浓度依赖性的DILI,可以预测。 (2)机体对药物的不可预测的特异质反应,占大多 数,没有明显的药物-剂量关系,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 不易复制,其发生机制可分为过敏特异质和代谢特异 质。 (3)此外,氧化应激机制也在DILI的发生中起较大作 用。
降低胆红素:
(1)腺苷蛋氨酸:具有调节肝脏细胞膜流动性,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合成 的作用;
(2)熊去氧胆酸:具有稳定细胞膜、免疫抑制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同时有明 显的利胆作用,增加胆汁引流;
降酶治疗:
对于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且有因转氨酶升高而出现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者,可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和短期使用降酶 药物。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该药为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能减轻因四氯 化碳及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血清ALT升高,该药近期降低ALT作用较为肯定, 但用药后转氨酶水平下降并不能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减轻,甚至会因为转氨 酶的复常而掩盖肝细胞的严重损伤。因此,对于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 无论是出于预防还是治疗DILI的目的,均应严格掌握降酶药物的适应症和 使用时间。
(3)水飞蓟素制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和促 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4) 硫普罗宁:该药为含活性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 具有较强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抑制过 氧化物产生,保护肝线粒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形 成低毒或无毒结合物由尿排出。
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双 环醇、硫普罗宁、必须的磷脂、葡醛内酯
降低胆红素 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茴三硫
降酶治疗 联苯双酯、双环醇
改善肝细胞 腺苷三磷酸、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类(非脂 能量代谢 溶性)
促肝细胞生 长
促肝细胞生长素
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症状
中药制剂 茵栀黄颗粒、中草药等
三、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发生机制
异烟肼引起 肝损伤的机制:
水解
自由基
三、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发生机制
吡嗪酰胺
1、剂量依赖性的肝损伤 2、与异烟肼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可能有相同的肝损伤机制 3、可能会诱导超敏反应导致肝损伤。
利福平
利福平主要经胆汁排泄,其在肝细胞内干扰胆红质和葡萄糖醛酸 的结合,并与胆红素发生竞争性排泄,使血中非结合性和结合性胆红 素升高,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害。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 109(7): 950-966.
高旭东.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评分系统的比较及应用体会[J]. 中日 友好医院学报, 2011, 25(5): 259-262.
保肝治疗:
(1)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 官,它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具有对抗氧化剂破坏巯基及脏器、 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的作用;
(2)甘草酸制剂:主要包括甘草酸二铵和异甘草酸镁,该类药物以对抗各类肝 脏炎症著称,兼有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 各类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腺苷三磷酸、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类等可通过 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也可以 适当使用维生素B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剂量较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一般不建议使用。
➢ 4.ALT≥5倍ULN,或ALT≥3倍ULN伴有黄疸、恶心、呕吐、 乏力等症状,或总胆红索≥3倍ULN,应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 物,积极保肝治疗,严重肝损伤患者应住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有肝功能衰竭表现时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分类
药品名称
一般处理 保肝治疗
休息、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及热量平衡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