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选择标准
相关性 可测性 可控性 抗干扰性
•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货币供应量 •短期利率 •其他指标:贷款规模、汇率
•
货币供给量
M0、M1、M2 可测性: 逐渐下降 可控性: M0最强、 M1、M2较强 相关性:密切
•
短期利率
通常指货币市场利率 可测性:强 可控性:间接控制 相关性:较好 易受非政策、非经济因素影响
(2)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Ratio
•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
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 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或投资活 动;
有告示性效应,再贴现率的改变通常能表明中央 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 的心理预期;
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在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 银行的资金投放,具有结构性资金引导作用;
信用卡消费 面向个人的其他贷款业务
---- 个人汽车贷款,包括个人自用车贷款和个人商用车贷款。 ---- 助学贷款 ---- 个人质押贷款 ---- 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
•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 的保证金比率,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 证券的比重。
是对证券市场的贷款量实施控制的一项特殊措 施。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 间存在一种此消彼涨的 关系。
•失业率
•
❖ 菲律普斯曲线的意义
政策选择:
•通
含义:反映了失业率上升
货
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膨 胀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
率
失业率的代价。
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 程度。
•社会临界点
•失业率
•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
5.2.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
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或产品生产企业向消费者个人发放的有指定消 费用途的贷款业务。 如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用途主要包 括房屋装修、购买车位、购买各类大额耐用消费品、医 疗保健等消费性个人贷款。
•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 国际收支逆差;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 进出口的增长,有力于平衡国际收支。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相机抉择 临界点原则 根据经济形式的需要,轮番选择
•
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 币值稳定的度量指标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 个理想的控制工具,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手中;
再贴现政策需要有一个活跃的票据市场环境; 政策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
(3)公开市场政策
Open Market Operation
•
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
采用M1、M2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标志我国开始引入货币政 策中介指标; 1998年以后,随着信贷规模控制遭到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 介目标的地位更是无可争议。 2007年开始培育货币市场利率: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
2001年以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增强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目标值 13-14 13 16 17 15 16 16 实际值 14.4 16.8 19.6 14.6 17.6 16.9 16.7 偏差值 0.4 3.8 3.6 -2.4 2.6 0.9 0.7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The Ultim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当局所期望达到最总 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 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 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
银行信贷规模
银行体系对非金融性公司存贷款总额 可测性:通过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表反映
; 可控性:间接控制 相关性:较强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演变
•
❖新兴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5.1.3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准备金存款 基础货币
•Leabharlann 准备金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可测性:强 可控性:较强 (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而言) 相关性:较高
稳定物价需要抑制总需求,而促进经济增长需 要扩大总需求;
要加快经济增长,就必须配合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而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又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
要稳定物价,必须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这 种政策又可能损害经济增长速度;
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 。
•
❖ 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滞胀
抵押贷款是抵押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 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可做抵押物的财产包 括:抵押人有权自主支配的房产和其他土地上定着物;抵押人 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贷款人认可的其他财产。 质押贷款是指贷款人按<提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 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可做质押的质物包 括: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AAA级企业债券 、储蓄存单等有价证券。
•
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关性
(2004.1-2007.12)
•
• 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使用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使用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使用 ——再贴现政策
中国再贴现政策的演变 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 我国再贴现政策的演变
•
❖ 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目标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5.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5.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5.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5.1.3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
5.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特征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 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方针和措 施的总称。
中央银行要有强大的、能够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 的资金实力;
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有弹性操作权力,对买卖证 券的种类、数量、时间都不应严格限制;
应有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机制; 证券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 信用制度发达。
•
▪ 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比较
•
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
主动性 经常性和连续性 微调性 灵活性 迅速性
•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 关系;
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 定的矛盾。
•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 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 造成国际收支逆差。
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 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 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
计算。
•
货币分析
货币结构分析 M1占名义GDP比重,反映了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是现实的购买力; M2占名义GDP比重,反映金融深化程度,资金
的流动性和潜在的通货膨胀率。
•
我国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比重
年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份
M0 16 15 13 13 13 14 16 16 16 16 16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 对货币供给量可控性的考察 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
1978年以前: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 1978年-1993年:信贷规模 1993-1998:1993年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给量指标,1996年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菲律普斯曲线
(A·W·Phillips 19141975)
币值稳定的度量指标:
CPI
RPI
检讨指标
GDP缩减指数
WPI 预警指标
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标
•
❖币值稳定的目标区域
•
5.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中央银行在货 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过渡性指标,利用这些
在较短时间内反映变化的金融变量,考察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后 的信号,以利于判断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货币政策的特征
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而非微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总需求而非总供给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而非直接的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经济政策
其他因素 央行其他资产增加,则,MB增加;反之,MB减少
•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 数,它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回收一单位的基 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即:
m=⊿Ms/⊿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