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

6、“每条岭都是那样温柔”属于比拟中的。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7、“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
A.语义双关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D.判断
8、“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
A.正对、严对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D.反对、宽对
9、“空山新雨后”起头的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8、串对又称。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9、现代汉语中平声指、,仄声指、。
10、比喻从结构上说包括、、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论语》B.《孟子》
C.《易经》D.《老子》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
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
10、“窈窕、坎坷、姐姐、太太”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三、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1、从语音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上一个翰林……(鲁迅。《阿Q正传》)
A.《文心雕龙》B.《文则》
C.《文选》D.《文赋》
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孔子B.刘勰
C.唐钺D.陈望道
4、“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D.暗喻(本体—喻体)
5、“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A.明喻B.暗喻
C.表比较D.表不确定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上)。
一盏盏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西去的列车》)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举例说明修辞的主体修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是口语句?口语句有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声、叠韵和叠音?
4、什么是借代?借代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改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改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叶圣陶《夜》)
2、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10分)
【原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残酷地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总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作为科学研究,如能使荔枝北移,或可一试。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学语文课文)
(试题完)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孔子。2、《文心雕龙》。3、《语法修辞讲话》。4、语音、词汇、语法。5、语境。6、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7、整体性。凝固性。8、流水对。9、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0、本体、喻体、比喻词。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2、从词汇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效果。
他千方百计想钻进高校,但谁不知道,他不爱文化,只求文凭,不做学问,只谋学历。(巴川《亲戚的亲戚》)
3、分析下列诗歌的押韵方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往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
———————————————————————————————— 作者:
———————————————————————————————— 日期: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南朝刘勰的是我国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修辞也有精深的阐述。
五、实践题(20分)
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10分)
【原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增了些阴黯。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3、1951年6月《人民日报》连续刊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4、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5、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人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6、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
7、成语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