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了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
3、在小组活动、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一些诸如“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马丁和罗娜,他们两个人相约一起去打篮球,但是却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请看视频(出示两位同学互相谦让发球的视频)师:在视频中,马丁和罗娜出现了什么小问题呢?(互相谦让着让对方先发球)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帮他们,决定哪一个先发球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1:可以掷骰子来决定哪队先发球。
生2:还可以掷硬币决定哪队先发球。
生3:也可以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哪队先发球。
预设一: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但是事先你们能确定谁会先发球吗?(不能)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不确定性》。
(板书:不确定性)预设二: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但是事先你们能确定谁会先发球吗?生:可以啊,比如“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发球。
师:那你事先可以确定谁会赢吗?(不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不确定性》。
(板书:不确定性)师:今天我们来开启我们的第一个游戏之旅来了解《不确定性》,是什么游戏呢?(播放课件游戏之旅,掷硬币游戏)生:掷硬币游戏。
师:是的,通过“掷硬币游戏”来学习《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踢球”情境,亲切、自然引入新课,不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必要性,迅速展开对新知的探索。
二、实践探索活动一:掷硬币。
师:首先,在掷硬币之前,我们要先做一个规定,规定印着数字的一元硬币为正面,另一面则为反面。
(展示课件中硬币的正反面)师:第一次:老师先来投一次,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会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正反都有人说)第二次:再来猜一次。
(依然是正反都有人说)第三次:再来猜一次。
(依然是正反都有人说)师:同学们想要来试验一下吗?(想)现在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我们的学习单,只拿学习单。
学生拿出学习单。
(课件出示学习单)师:拿出学习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需要掷几次硬币?(10次)在掷硬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什么呢?(我的猜测和掷的结果)观察得很好哦,在掷硬币的时候,老师有以下几点要求,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我们的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生:活动要求:1、先猜测结果。
2、一人掷硬币,一人记录。
3、观察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做什么呢?(猜测结果)是的,要先猜测,并把你们的猜测结果写在学习单中的我的猜测一栏里。
师:接下去要做什么呢?(一人掷硬币,一人记录)说得很好哟,要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掷硬币,一人记录结果。
最后,观察你们记录的表格,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写在学习单上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是最棒的,最值得夸奖的倾听者。
预设1师:仔细观察你的学习单,有掷出来的结果,出现全部都是正面或者全部都是反面的吗?(没有)硬币落下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所以,你观察了你的学习单,你发现了什么呢?生:我发现硬币落下后,有时是正面朝上,有时是反面朝上。
师:就像你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
预设2师:你有都猜对吗?(没有)猜对了几次呢?(**次)从你的猜测和你掷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呢?生:我还发现有时能猜对,有时猜不对?师:你说的很好,硬币落下来时,有时能猜对,有时猜不对,结果是不确定的。
预设3生:发现硬币落下来时的结果与上一次的结果无关,上一次是正面朝上,这一次不一定是正面朝上,而是依然有两种可能,所以还是猜不对。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发现吗?。
师:在掷硬币的过程中,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它出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并且有时能猜对,有时猜不对,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些事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安排了“掷硬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活动二: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不确定性事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视频,你觉得他们说的都对吗?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不同的看法吗?发现问题请及时举手。
(播放视频)1.说说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明天会下雨吗?(2)我能中一等奖吗?(3)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4)太阳从东边升起吗?(5)没有水,人和动物可能生存吗?预设一(1)明天可能会下雨。
(板书:可能)(2)我可能中一等奖。
(3)下一个路口我可能会遇到红灯。
(4)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板书:一定)(5)没有水,人和动物不可能生存。
(板书:不可能)(学生讨论、交流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师适时指导,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例如,明天可能会下雨)预设二学生没有全部都说出来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我们还漏掉了什么呢?。
2.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学习,我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来进行描述,那你们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着三个词来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吗?师:例如公鸡不可能下单。
(学生举例,教师适当加以评价和指导,例如:这位同学听课很仔细哟,说得非常的完整。
)师小结:从游戏中我们得知,有些事件是否发生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具有确定性,我们可以用“一定”或者“不可能”来描述;有些事件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你们的第一个游戏玩得很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把第二个游戏也玩得这么精彩呢?(有)那就开启我们的第二趟游戏之旅吧。
活动三:摸球游戏。
(课件出示盒子)师:老师这边有一个淘宝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里面放了什么呢?(10个黄球)(出示课件10个黄球)是的,如果老师要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的话,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有几种可能呢?预设生1:可能是黄球,可能是白球,,,,,,,师:哦?是吗?生2:一定是黄球。
师:为什么呢?有几种情况?生:因为里面只有黄球,摸出来的只能是黄球。
师追问:有几种情况?(一种)师:确定吗?(确定)那老师来摸一摸吧。
(摸三次发现都是黄球)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摸球活动我们发现,如果里面只有黄球的话,那么只有一种情况,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
师:是的,如果老师在这个淘宝盒里面放入10个白球呢?老师要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的话,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有几种可能呢?生:一定是白球。
师:你们的反应真快,听得真仔细,但是同学们,你们能用“不可能”这个词来描述我们的结果吗?生:不可能是黄球(蓝球等等)师:你们真厉害,那老师要是在这个淘宝盒里面放5个白球,5个黄球呢?又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有几种可能呢?生:可能摸出黄球,可能摸出白球。
师追问:有几种可能呢?(两种)师小结:当有黄球也有白球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总结:从摸球游戏中,我们再一次印证了,对于一定、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定”和“不可能”来描述,对于不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对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和摸球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练习了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游戏玩得真好,不知道你们接下来敢接受老师的第三个游戏挑战吗?(敢)那就开启我们的闯关游戏吧。
三、巩固练习1、请在括号里填上“可能”“不可能”或“一定”。
小鱼生活()离不开水。
太阳()从西边升起。
铁球掉进水里()会下沉。
明天()是晴天。
打开电视机,()会播放动画片。
丽丽成绩很好,明天的考试()得满分。
2、下面城市的冬天会下雪吗?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3、将下面这些卡片混在一起,从中任意选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可能是什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拓展提升题1、小乌龟、小蜗牛、小兔、小猫和大象一起去玩“1、2、3木头人”游戏,小猫数数,小猫被拍到了后迅速去找其他的小动物,它抓到了小乌龟和小蜗牛,但是它想知道是谁拍了它,你能用“可能”“不可能”帮他找出是谁拍了它吗?小乌龟()拍到了小猫。
小蜗牛()拍到了小猫。
小兔()拍到了小猫。
大象()拍到了小猫。
这时,小鸟从头上飞过,对它们说,我刚才看见一只长着长鼻子的动物拍了它,你能用“一定”帮他找出是谁拍了它吗?一定是大象拍了它《不确定性》教学反思《可能性》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物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很即随机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这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概率论研究的问题。
本课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了: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遵循教材编写过程,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从大家感兴趣的“动画视频”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本堂课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和“不可能”时,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抛硬币”,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
第二次“摸球”,让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反思为什么摸到的都是黄球?引出、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第三次“摸球”,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能在盒子中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
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