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九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1.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含羞草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A. 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B. 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C. 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2.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
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0倍C. 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1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3.放在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会涨破,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A. 液泡B. 细胞膜C. 细胞壁D. 叶绿体4.如图是某类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其中①②分别表示()A. 细胞膜、细胞核B. 细胞壁、叶绿体C. 细胞膜、线粒体D. 细胞壁、细胞核5.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都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和小鱼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C. 大树和大鱼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D. 大树和大鱼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保护组织6.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
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A.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观察→放置玻片标本→对光→收镜B. 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动物→鸟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动物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都是多细胞个体B.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C.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D.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中都有胚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B. 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C. 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烧杯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具可的加水中氧气的含量9.农业生产中常蕴含一些生物学原理,以下前后不相符的是()A. 播种玉米时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 扦插的枝条常被剪去大量枝叶--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C.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D. 移栽茄子秧苗时根部带一个土团--保护根毛,为了更好的吸收水分10.温室大棚适时通风或增设二氧化碳发生器,都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
其原理是()A. 增强光合作用B. 抑制呼吸作用C. 增强蒸腾作用D. 增强呼吸作用11.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 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D.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12.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B.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C. 虾和蟹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D.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都有鳞片覆盖1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下列关于布谷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B. 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C. 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D. 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行为的获得与“鹦鹉学舌”相近的是()A. 老马识途B. 鲫鱼觅食C. 蜘蛛结网D. 蜻蜓点水15.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B. 骨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C.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D.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16.“少年骑马人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分析,错误的是()A. 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B.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C. 少年骑马属于后天性行为D. 马比蝴蝶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17.细菌、真菌和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B. 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 有些病毒既能独立生活,也可寄生在活细胞内18.小王想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他设计了对照实验:甲组落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暴露在空气中。
小红对他的实验方案作出了评价,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 甲、乙两组落叶可以用不同的树叶B. 实验时应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C. 甲、乙两组落叶都有细菌,未形成对照关系D. 通过对剩余落叶称量,判断细菌是否分解落叶19.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 ①是病毒,其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 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 以上微生物中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D. 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麦产量。
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豌豆同门不同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B. 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近C. 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D. 小麦与豌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21.生物实验室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场所。
同学们在实验室先后制作了三种装片。
如图是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______ 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这些细胞排列紧密,构成______ 组织。
(2)制作图二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______ 。
(3)若视野中物像模糊,应调节______ ,使其清晰。
(4)图一和图二中的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 。
(5)图三中的生物通过产生______ 来繁殖后代。
22.夏日炎炎,新鲜的西瓜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降暑佳品,但正常培育西瓜的上市时间较晚且季节性较强。
为了满足人们对西瓜的消费需求,瓜农会在大棚中种植西瓜。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密闭大棚中的西瓜种植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并绘制了如图图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为西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此结构同时也是叶片进行______作用的“门户”。
(2)乙图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
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的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在______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含量______。
(3)丙图为夜间密闭大棚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由曲线分析可知: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可以在夜间采取______的措施。
23.为帮助农户提高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图(甲)中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如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_ (填代号“a”“b”或“c”)生理活动。
(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______ 。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 (填“I”或“Ⅱ”),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______ (填代号“a”“b”或“c”)相对应。
(4)图(乙)中曲线Ⅱ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 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______ 。
2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过程中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分类。
丙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金丝猴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①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从细胞结构上看,该生物与图中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2)⑤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的发育方式为______;⑥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体内有膈;牙齿分化;大脑发达;______。
(3)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4)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
25.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农民通常将玉米和大豆按不同的年份进行轮作。
玉米对土壤中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植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
根据题意可知,将玉米和大豆轮作的好处是______ 。
(2)间作是指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田块上间隔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中国有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研究发现,氨基酸总含量高的鲜叶更适合制作优质绿茶。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以后,对单作、间作两种种植方式影响茶叶品质的光合作用生理机制进行了如下研究。
步骤一:实验分组甲组(单作):只种植茶树(1米左右);乙组(间作):桂花树(高5~6米)、含笑树(高10~12米)分别与茶树间行种植。
步骤二:在同一个茶厂,试验地坡势平缓度、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分别于春茶、夏茶生长季节进行测定。
选择天气晴好的日期,从8:00~18:00时每隔2h测定一次茶树的相关数据。
结果如图所示。
表:两种种植条件下不同季节对茶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的影响①图1中,导致8:00~12:00期间甲、乙两组净光合速率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
图2中,与甲组相比,乙组在10:00~12:00期间净光合速率继续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