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2021.10(全卷g 取10N/kg)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3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所示,下列正在使用的工具属于省距离的杠杆是()A.羊角锤B.扳手C.开瓶起D.筷子2.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快B.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3.水平地面上有一重4N 的球,小孩用16N 的力踢球,球离脚后在地面上滚动了6m,那么小孩对球做的功是()A.0J B.24J C.96J D.不能确定4.以下情景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电梯匀速上升B.塑料圆筒滚动时内部皮筋越拧越紧C.雨滴加速下落D.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5.甲、乙两辆汽车的功率相等,沿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的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1 B.甲、乙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1:3C.甲、乙两车克服阻力做功之比为1:1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机械能一定增加的是()A.缆车匀速上升B.空中飞行的铅球C.摩天轮匀速转动D.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平直公路上向前滑行7.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只有①8.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分别挂在轻质杠杆的AB 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已知OB>OA;两球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现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不能平衡,A 端下沉B.杠杆不能平衡,B 端下沉C.由于两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D.两球质量未知,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9.如图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分别沿AC 和BC 斜面用平行于斜面方向的拉力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所需拉力分别为F A、F B,拉力所做功分别为W A、W B,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 A、P B,则()A.F A<F B,W A<W B,P A<P BB.F A<F B,W A=W B,P A=P BC.F A>F B,W A>W B,P A>P BD.F A>F B,W A=W B,P A=P B10.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两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1<v2B.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F1>F2C .木块两次所受拉力做功功率:P1>P2D.相等时间内两次拉力做功:W1=W211.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A.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 甲=η 乙B.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 甲<η 乙C.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 甲<η 乙D.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 甲>η 乙12.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它们都在10s 内将400N的重物匀速提升4m,F1=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拉力所做总功W1:W2=3:2②拉力的功率都是200W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是80%④若用甲装置提升800N 的重物,则F1=500N A.①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1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他将两个钩码悬挂在 B 点,在 A 点用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方向向上拉动杠杆,使其绕 O 点缓慢转动,带动钩码上升一定的高度 h (不计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杠杆转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B .仅增加钩码的个数,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C .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 B 点移到 C 点,拉力做的总功变大D .仅将拉力的作用点从 A 点移到 C 点,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14. 一均匀木板 AB ,B 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形木块 C ,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现用水平力 F 由 A 向 B 缓慢匀速推动木块C ,在推动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推力 F 的功率将( )A .变大,变大B .变小,变大C .变大,变小D .变小,变小15.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 A点,B 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 点是小石块从 A 点由由静止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小石块从 A 点到 C 点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B. 从 A 点下落到 C 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C. 从 B 点下落到 C 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动能不断减小D. 小石块在 C 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16. 如图所示,均匀杆 AB 长为 L ,可以绕转轴 A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 A 点正上方距离 L 处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 B 相连,并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已知杆水平时,细绳的拉力为 T 1,杆与水平面夹角为 30°时,细绳的拉力为 T 2,则 T 1:T 2 是( )A . 2 :1B . 2 :1C .1:D .1 :1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7. 人体中有多个杠杆,如图所示的几个人体杠杆中,与汽车方向盘属于同类杠杆的是.(填写序号) ①人将脚后跟向上提起 ②人举哑铃前臂向上运动 ③人托铁球绕腕关节运动④人做俯卧撑运动18. 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 10 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均不变,则战斗机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粗糙的曲面从 a 点向d 点运动,其中 b 和d 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小球在 b 、c 、d三点的动能分别为 Ek b、E19 题图20 题图 21 题图20. 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李强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 m =60kg ,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J ,在 1min 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 21. 如图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 180N 的物体在 4s 内匀速提高了 2m .所用拉力为 200N .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拉力的功率是 W .2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质量为 200kg 的物体,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拉力的功率为 10kW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m/s .经过 1min ,根据已知条件,以下四个物理量:①动滑轮上升的高度、②动滑轮的重力、③额外功、 ④拉力的大小,还能求出的有 (选填序号).23. 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 300N 的力把 600N 的重物匀速拉到顶端,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为 3m ,上升的高度为 1m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 ,木块所受到支持力做功J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到达顶端后,则为了能让重物匀速下滑,则沿斜面向上的力大小应改为N若重物以015m/s 的速度匀速下滑,则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W .23 题图 24 题图 24. 一个工人师傅从旗杆的 A 点下滑到地面的 D 点,他下滑的时间与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 AB=CD=3m ,BC=6m ,其质量为 70kg .则 B C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AB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D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AB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以上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C 段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25. 如图是一种移动指示牌,将其简化为如右图的模型,其中 AB 为牌面,C D 、BE 为支架,其中AB=60cm ,BE=2CE=2ED=40cm .假设风对指示牌施加的力为F =200N ,作用点在 AB 中点,若指示牌的质量忽略不计,则要指示牌保持静止则需要在 D 点至少施加 N 的力,此时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 N .若指示牌的质量为 10kg ,则需要在 D 点至少施加 N 的力.三、作图及实验探究题(共 25 分)26(6分(1)如图所示是一台活塞式抽水机的简化图,O 为支点,请画出动力 F 1 的力臂 L 1 以及阻力 F 2 的示意图; (2) 如图,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铁球与轻杆 AB 焊接于 A 点后悬挂于竖直墙壁的 B 点,轻杆的延长线过球心 O ,以 B 为支点,要使铁球刚好离开墙壁,画出在铁球上施加的最小的力 F 的示意图以及阻力臂 L 2; (3) 一个重 400N 的小孩站在地面上,想用滑轮组将 800N 的物体匀速提到 10m高的楼上去,所选用的绳子只能承受300N27.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 实验过程中,小明始终把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3) 小明在杠杆上 A 点挂 4 个钩码,在 B 点处挂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 实验结束后,小明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 .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 .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 .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 .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5) 小红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先竖直向上拉,然后沿虚线方向拉,使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 序号 物重 G /N 物体上升 高度 h /m 拉力 F /N机械效率η ①2 0.20 1.0 66.7% ②3 0.30 ③6 0.40 2.5 80%(1)实验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第 3 次实验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2)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时,测力计应 (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 第二次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本次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4) 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N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同一个滑 29.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小车 A 碰上木块 B 后,将 B 推出一段距离.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 小车的质量/g 小车释放的高度/cm(a ) 1 20 10 15 2 20 20 30 3 203045⑴ 表格中(a )处应填的内容是:(a );⑵ 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小车”或“木块”)的动能; ⑶ 该实验研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结论是.⑷ 小车从斜面上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小车的机械能 ; (选填“先变大后变小”、“一直变小”、“先变大后不变”)⑸ 要想研究动能与另一因素的关系,还需添加的器材是 ;⑹ 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各示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与本实验中比较物体动能大小方法相同的是 .①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②通过靠近发声音叉的乒乓球被撞“飞”来认识发声体在振动; ③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④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⑤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了受力面积不变; ⑥根据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得知温度的变化;四、计算题(共 15 分)30.(6 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图所示,这是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一辆满载医疗物资的货车正在从合肥驰往武汉.已知这辆总重为 1×105N 的货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 0.04 倍,货车牵引力功率为 100kW ,求: (1) 货车行进时的速度;(2) 若历时 4.5h 到达武汉,货车牵引力做的功.31.(9 分)如图为七星游乐场中的一款游乐项目,爸爸用滑轮组将小红升上去,若小红重 400N ,椅子和横杆总重为 400N .爸爸用 100N 的拉力向下拉绳,使小红以 20c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拉动过程中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 10%.求:(1) 爸爸做功的功率; (2) 动滑轮的总重;(3) 爸爸拉动 1min 过程中克服摩擦和绳做了多少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D B D D C A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CDCDAAA二、填空题 17.①④18.变大;变大;变大19.E kc ;E kb ;E kd ;E b ;E c ;E d 20.54;162 21.360;90%;100 22.4;①③④23.100;0;66.7%;100;30 24.大于;大于;1050 25.350;200;300 三、作图题及实验探究题 26.27.(1)左(2)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大小(3)6(4)B (5)变大 28.(1)竖直向上缓慢匀速;1.2(2)匀速上升(3)71.4%(4)1 (5)高;使用轻质动滑轮 29(1)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cm (2)小车(3)速度;在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动能越大(4)一直变小(5)砝码(6)②⑥ 四、计算题 30.【答案(1)25m/s (2)1.62×109J解:(1)阻力 f = 0.04G = 0.04⨯1⨯105 N = 4⨯103 N 匀速行驶时牵引力 F = f 由 P = Fv 得: = 4⨯103 N v = P =100kW = 25m/s F4 ⨯103 N (2)由 P =W得:tW = Pt = 100kW ⨯ 4.5h = 1⨯105 W ⨯ 4.5⨯ 3600s = 1.62 ⨯109 J31.【答案(1)200W (2)100N (3)1200J 解:(1)提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n=10 ,爸爸拉绳的速度v ' = 10v = 10 ⨯ 20cm/s = 2m/s 功率为 P = Fv ' = 100N ⨯ 2m/s=200W (2)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为W 1 = G 动h ,总功为W = Fs依题意 G 动h = 10% ,而 s = 10h Fs解得: G 动 =100N(3)1min 内小红上升高度为 h = vt = 20cm/s ⨯ 60s=12m 爸爸拉绳移动的距离 s = 10h = 120m 总功W = Fs = 100N ⨯120m=12000J 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W 1 = 10% ⨯W = 1200J克服小红重、椅子和横杆总重做的功W 2 =(400N+400N )⨯12m=9600J 则克服摩擦和绳做的功为W 3 =W =W 1 -W 2 =12000J-1200J-9600J=12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