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部编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5分)1.下列词语在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B。

淳朴(chún)滞笨(zhì)骨碌(gū)晌午(xiǎ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C。

田垄霹雳屏嶂酣然入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有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4分)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是(3分)B。

淳朴(chún) 滞笨(zhì) 骨碌(gū) 晌午(xiǎ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3分)C。

田垄霹雳屏嶂酣然入梦3.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正确的是(3分)A。

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B。

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有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4分)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参与、不图物质报酬为前提的社会事业。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志愿服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6.名著阅读这部代表作叫做《骆驼祥子》,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

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个“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与主人公相关的两位女性是王四嫂和孙小妹。

7.古诗文默写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此处称猿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韩愈《晚春》)5)《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以兔为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解答,妙趣横生。

8.综合性研究1)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和文化传统。

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都浓浓地体现着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

2)黄大年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科学家,他毅然回国,致力于我国的“深探”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他的事迹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彰显了家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三、阅读(4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3分)薄荷蛋我把课本垒成一堵墙,藏住脸。

笔尖流畅地写了满满一页“薄荷蛋”。

老尼姑像鬼一样飘到了跟前。

我无需抬眼,就能感觉出来。

她斜睨了一眼练簿,冷冷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吃!你当中考是三根手指捏田螺那么便当?”同桌忍住了笑,我却噗嗤笑出了声。

老尼姑又瞪了我一眼,下巴朝后头的黑板一努。

我就捧着课本站到了后面。

老尼姑是班主任,教数学。

上半年教完初二就可以退休,我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谁知她向校方申请要带完这一届。

校方求之不得。

即使有我这样的学生,她教的班级还是全县数一数二。

只是她的相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乍看像陀螺,细看没眉毛,稀疏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个髻子,加上她不可一世又一根筋,像极传说中的灭绝师太。

放学后,老尼姑肯定还会揪我去办公室补,我只好提前开溜。

我蹬着自行车,直飞东霞街:“薄荷蛋!薄荷蛋!我来啦!”我兴奋得怎么被汽车撞飞的都不知道。

老尼姑最先赶到医院,医生说我只是皮肉擦伤,没其他大碍。

她吁出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很无奈的样子。

她确实无奈,校长都说我是学校三十年来的二十大问题学生之一。

她电话通知奶奶,再三说我没大碍,叫她路上小心。

9.为什么老尼姑像鬼一样飘到了跟前?答:文中未提及具体原因。

10.老尼姑的相貌怎么样?答:老尼姑的相貌不敢恭维,乍看像陀螺,细看没眉毛,稀疏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个髻子。

11.为什么老尼姑很无奈?答:老尼姑很无奈,因为校长都说我是学校三十年来的二十大问题学生之一。

12.文中“薄荷蛋”是什么意思?答:文中“薄荷蛋”是指一种食物。

4.改写:老尼姑面容庞大,但五官却很小,一旦生气,脸上的肌肉就会挤压在一起。

她自言自语地说:“东霞街什么时候多了家卖薄荷蛋的,我怎么不知道?”我被她逗乐了,忘记了疼痛。

老尼姑笑着说:“还笑得出来就说明真没事!”她建议我专心读书,考完中考再去吃个够。

我沮丧地回答:“没了,都没了,今天是最后一天。

不开心,呜呜,不开心……”我哭了出来。

老尼姑叹了口气,她理解我的困境。

我的家人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在城里陪我读书,一家人被分隔开来。

5.改写:第三天上课,老尼姑不在,但我被科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一些研究上的思想工作。

等我回到教室,值日同学都已经离开了。

我的课桌上放着一个黄色的塑料饭盒,里面有两个白嫩的鸡蛋,睡在青翠的薄荷叶上,浇上一层浓稠的卤水汁,散发出淡淡的薄荷清香。

我尝了一口,虽然不算美味,但回味不错。

我知道这是老尼姑给我的,她的厨艺不怎么样。

有一次周末,我去她家补,她留我吃饭,我为她老伴的厨艺感到委屈。

我非常感激老尼姑,但第二天见到她时,我没有道谢,她也没有提。

6.改写:整个初中,我只有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始努力研究。

然而,由于基础差,时间紧,不管怎么努力,都为时已晚,只考上了职高分数线。

我所学的专业都不是我感兴趣的,但我还是得读书。

我觉得厨师这个职业很不错,于是我选择了这个专业。

虽然我很遗憾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我相信未来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

五年的职高生涯中,我学会了很好的厨艺,毕业后开了一家饭馆,三年来一直经营得很好。

我以老尼姑的“薄荷蛋”为基础,将鸡蛋换成了鹌鹑蛋,再加上精心配制的酱汁,自创了一道“碧波流珠”,获得了厨师大赛的金奖。

7.改写:我带着自己创作的“碧波流珠”去看望老尼姑。

她的头发又少了一大块,身板仍然笔直,眼神还是很犀利,一看就认出了我。

她笑着说:“你这个小鬼头!”她尝了一口蛋,竖起了拇指,笑咧着嘴。

她真的很可爱。

老尼姑至今不知道,“薄荷蛋”其实是一个魔术演员的艺名。

当时我们年轻,非常喜欢魔术表演,即使知道表演中使用了障眼法,仍然很着迷。

那年之后,我再也没有关注过那个魔术演员。

老尼姑的姓氏是莫名流珠。

我俯下身,脸贴着她的脸,一盘“碧波流珠”在中间,拍了一张照片。

10.这句话运用了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通过“吁出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来表现出她的无奈心情。

11.这句话运用了形象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荷叶比喻成床铺,将鸡蛋比喻成人躺在上面,形象地表现出了薄荷清香和卤水汁的混合味道。

12.这并不矛盾,反而是一种转变。

通过描写老尼姑的相貌丑陋,让读者对她产生偏见和厌恶,然后通过描写她的善良和可爱的性格,来打破读者的成见,让读者重新认识她。

13.作者的母亲跟在他身后,是为了关心他,表现出母爱的深沉。

14.作者催促母亲回去,表现出他的孝顺和独立意识。

15.母亲不愿意离开,表现出她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

16.整个场景表现出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反映出家庭的温馨和和睦。

更加沉重。

我深刻地意识到,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守望着我们,为我们祈祷,为我们担心,为我们付出。

我感到无比地感激和愧疚,因为我从未像母亲那样真正地为她付出过什么。

我知道,母亲总是会在路口看着我远去。

每当我走进小巷,回头看她时,她总是站在原地,眼神中充满了留恋和期望。

虽然我无法看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深深爱意。

近年来,母亲越来越显老。

我们这些孩子像小鸟一样离开了她的温暖怀抱,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陪伴她的时间变少了。

母亲常常感叹:“小时候在一起的日子最好了,现在你们姊妹几个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难得团聚一次。

”我曾经不以为意,没有意识到母亲话语中的孤独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母亲在我离去后,总是注视着我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深深的爱意。

那是一个夏天,我去看望住在弟弟家的母亲。

告别时,她一直送我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母亲才回到家中。

当我回头看她时,发现她趴在窗口,像一只老鸟守护着巢穴,眼巴巴地看着我远去。

看到我回头,她不停地挥手,似乎还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酸楚,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母亲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我。

从那时起,我才明白母亲有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即使只是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住院患病。

我在医院陪伴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没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赶紧回去吧,别淋雨了。

”我准备回家时,母亲送我到电梯口。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

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没有打伞。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要看到我出门的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中一步步走得更加沉重。

我深刻地意识到,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守望着我们,为我们祈祷,为我们担心,为我们付出。

我感到无比地感激和愧疚,因为我从未像母亲那样真正地为她付出过什么。

很稳。

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3.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4分)时间 | 地点 | 母亲的行为 |夏天 | 弟弟家窗口 | 望着我离开小区 |14.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分)母亲在文章中被描绘为一个关爱儿女的母亲,她在“我”离开小区的时候注视着“我”背影,表现出她对儿子的关心和爱。

她的形象是温暖、关爱的。

15.请你按照要求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品析。

(6分)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才”强调了“我”听到母亲关门的时机晚,暗示“我”对母亲的离去感到失落和不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