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导学案 (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导学案 (2)

语文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复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积累文言文中的名句佳段。

3、熟悉本册现代文的重点课文。

4、通过辨析词语、修改病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课文的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复习方法:1、学生自主复习。

2、小组讨论、展示。

3、师生交流。

时间:8课时过程:一、复习现代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积累字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

二、复习教材中的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三、练习与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诘.责()深恶.痛疾()文绉绉..()摹.画()滞.留()禁锢.()锃.亮()炽.热()小憩.()睥睨..()驰骋..()迸.射()稽.首()真谛.()咫.尺()干涸.()迷惘.()笃.信()缄.默()棘.手()哂.笑()囿.于()窥.探()枸杞..()啮.齿()发蔫.()(二)、改错别字。

油光可见()私熟()锭开()凛列()拖词()查无消息()挑畔()迁徒()狼籍()繁演()相形见拙()千山万河()婉蜒()急燥()门媚()翻来复去()正禁为坐()含首低眉()暗然失色()(三)、选词填空。

1、学校与家庭应该经常()情况,这样可避免学生走上歧途,与不法分子()。

(沟通、勾通)2、要想减少白色污染,()是商家不准免费提供塑料袋,更重要的是严禁厂家生产塑料袋。

(不止、不只)3、写文章要做到观点(),做数学题要做到计算()。

(正确、准确)4、暑假期间他曾到炎陵县的桃源洞(),采集标本。

(考察、考查)5、端午节民间有在门窗上挂菖蒲艾叶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驱除、祛除)(四)、修改病句1、学习任务再重,越要坚持体育锻炼。

2、在亲友的耐心帮助下,终于使他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下决心戒烟了。

3、下东中学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4、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5、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很熟悉的。

(五)、口语交际1、小明在接水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小华的饭盆,没等小明说对不起,小华就骂了一句“你瞎眼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2、你的同桌在上课时喜欢看课外书,你该怎样劝导他?(六)、仿句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2、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1、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

(1)、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六十字的开场白。

(2)、创办一份刊物,刊物已设计了“成长路,寸草心”等栏目,请你为这份刊物拟一个恰当刊名,再为这刊物拟两个新栏目。

(1)、(2)、(八)、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

6、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7、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______,_______。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

兴,_____;亡,______。

9、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乎。

1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

山水之乐,___________。

1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1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___________,________。

2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___________,________。

2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

2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加点的字词。

风烟俱净..(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转.不穷()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天下独绝.()2、翻译①急湍甚箭,猛当月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问答:找出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点明主旨的句子,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马者()食.不饱()是.马也()执策..而临之()()才美不外见.()尽其材.()其.真无马邪.()2、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回答: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无从致.书以观()弗之.怠()走.送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皆被.绮绣()2、翻译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回答:结合实际谈谈宋濂的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四)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水尤.清冽()蒙络..摇缀()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隶而从.者()2、翻译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回答: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岳阳楼记》1、解释加点的字词。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之大观..也()连月不开.()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宠.辱偕.忘()()是进.亦忧,退.亦忧()()2、翻译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回答:①文中哪句话表现了“古仁人之心”?“古仁人”与文中的哪种人形成对比?②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六)、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饮少辄.醉()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负者..歌于.途()()泉香而.酒洌.()()已而..夕阳在山()2、翻译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回答:贯串全文主线的是哪个词?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十)、现代文阅读(一、)《藤野先生》。

A、阅读1——3自然段,然后答题。

1、概括选段的内容。

2、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3、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4、“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若将句中的“买”改为“卖”,“有时”去掉会有什么影响?B、阅读“中国是弱国,……此后的状况”,然后答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的疑惑”这句话。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一句中的“偏”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的“变化”具体指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导致“我的意见”发生了变化?(二)、阅读《我的母亲》5---7自然段,然后答题。

1、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2、第6、 7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4、“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这样做有什么目的?5、母亲教育“我”时,为什么不许“我”哭出声来?6、“我母亲管束我最严”中的“最”字可否去掉?为什么?(三)、阅读P56“暖国的雪……是雨的精魂。

”1、“仿佛看见”中的“仿佛”能删去吗?2、“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字用得很妙,你能体会出它妙在何处?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江南的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描写的两幅雪景中作者的倾向是什么?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倾向?两幅雪景贯穿着一个怎样共同的哲理?5、第①段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四)、阅读《海燕》。

1、从这几段文章中,找出描写“海鸥”、“海鸭”、“企鹅”丑态的重点词语。

这三种鸟象征了什么?文中写它们有什么目的?2、“海燕”象征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海燕的?突出它怎样的形象?3请简要分析“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话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