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树花栽培与管理

灰树花栽培与管理

灰树花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莲花菌、千佛菌、栗蘑、舞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

灰树花具有松蕈芳香,肉质柔嫩,菇体内富含铁、铜、维他命C、硒、铬、灰树花多糖(Grifolan),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能,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被誉为“真菌之王,抗癌奇葩”。

一、生长发育条件
(一)营养
灰树花是木腐菌,杂木屑、棉籽壳、蔗渣、稻草、豆秆、玉米芯等可作为碳源。

有机氮最适宜菌丝生长,几乎不能利用硝态氮,生产中常添加玉米粉、麸皮、大豆粉等增加氮源。

维生素B1是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二)温度
灰树花是中温型菌类,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32℃,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耐低温能力较强,能在零下196℃的液态氮中保存数年。

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8-22℃,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18-23℃,但因菌株不同有所差异。

(三)水份与湿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含水量过低出花不整齐,过高则菌丝体分泌黄水过多,影响子实体发生。

子实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份,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 -90 %,湿度过低,子实体极易失水枯死,湿度过高,菇体易腐烂受细菌感染。

(四)空气
灰树花属强好气性真菌,不论在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在子实体发生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氧气,通气不足,菌丝细弱,分枝少,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菌盖开片难,并易污染杂菌,因此培养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注意调节通风与保湿二者的矛盾。

(五)光照
灰树花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线要求不敏感,光照强度为15-50勒克斯即可,过强的光线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生长需要较强散射光或稀疏直射光,适宜光照强度为200-500勒克斯,光线不仅影响子实体颜色、形状、成活率,还可以影响菇体香味,散射光越强,香味越浓,品质越好;光线不足,子实体分化困难,色泽浅,产量低,质量差,甚至不出菇。

(六)pH 值
灰树花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长,适宜PH 值为5.5-6.5。

二、栽培时间
灰树花菌丝生长较慢,栽培袋发满菌需50-65天,而出菇期对温度要求较高,在选择自然环境条件下出菇时,应安排妥当出菇期,算准装袋时间,栽培袋制作应在出菇期向前推70天左右。

华北地区主要在春秋两季的适宜出菇期进行栽培,春栽应在1-3月制种发菌,4-6月出菇;秋栽6-8月制种发菌,9-11月出菇。

灰树花的菌丝具有较强的抗衰能力,在低温季节提前排袋,可使菌丝连接紧密,充分吸收养分,出菇势强,提高产量。

三、栽培方法与管理
(一)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1)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马铃薯200克、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5克、硫酸镁0.5克、VB11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3)平菇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 2.5克、硫酸镁0.5克、蛋白胨3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4)高粱粉5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5克、硫酸镁0.5克、蛋白胨3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原种与生产种制作
(1)杂木屑8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2)杂木屑40%、棉籽壳40%、麦麸10%、玉米粉8%、蔗糖1%、石膏粉1%。

(3) 杂木屑40%、棉籽壳42%、麦麸16%、蔗糖1%、石膏粉1%。

(4) )杂木屑76%、麦麸10%、谷糠10%、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

3、栽培料的选择与制作
培养料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栗木屑最好,还可以利用棉子皮、玉米芯、豆秸、谷壳等。

因灰树花好氧且抗杂能力弱,培养料应新鲜,不宜太细,用前要经日光充分曝晒。

(1)杂木屑34%、棉籽壳34%、麦麸10%、玉米粉10%、沙壤土或壤土10%、石膏粉1%、蔗糖1%。

(2)杂木屑78%、麦麸12%、玉米粉8%、石膏粉1%、蔗糖1%。

(3)杂木屑75%、麦麸25%。

(4)杂木屑60%、废料20%、麦麸5%、玉米粉5%、沙壤土或壤土10% 。

(5)杂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6%、玉米粉12%、石膏粉1%、蔗糖1%。

(二)装袋
栽培袋选用规格为17-18厘米×30-35厘米,厚度为0.4-0.5毫米的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装料15厘米左右,松紧适中,四周紧中间松,在料中央打洞以利于通气,袋口套套环,加棉塞盖防水纸,扎紧后及时入锅灭菌。

(三)灭菌
灭菌按常规要求进行,装袋后马上灭菌,灭菌时温度尽快升到100℃,同时彻底排除冷空气。

常压灭菌100℃维持8-10 小时,高压灭菌121℃维持1.5-2 小时。

(四)接种与培养
袋内料温下降到30℃时,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接种量以干料的10%为宜。

接种后把菌袋置于22-26℃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 温差不能太大,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天通风1-2次。

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并在表面形成菌皮,然后逐渐隆起,这时把菌袋摆稀疏一些,加强光照,15-20天后,培养基表面隆起变成灰白色至深灰色,并分泌出淡黄色水珠,即形成灰树花原基,此时应及时将菌棒转入林地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五)栽培管理
目前林地灰树花出菇管理有两种方式,即栽培袋直接出菇和畦栽覆土出菇。

1、栽培袋直接出菇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出现原基时,应将菌袋小心移入林地继续培养5-8天,当原基表面逐渐形成蜂窝状并分泌出少许水珠,即可打开菌袋,袋口覆报纸,喷水。

此时温度应控制在15-22℃,空气相对湿度85%-90%左
右,增强光照,每天通气3-4次,每次一小时,待子实体即将长出袋口时去掉报纸,注意调整袋口,以利于子实体开片。

2、畦栽覆土出菇是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子实体得到覆土层的支撑和保护,生物转化率明显提高。

(1)做畦畦深25-30厘米,长和宽可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畦边垂直,底面要平,之后在畦内灌一次大水,以保证畦内湿度充分,水渗后,在坑底和沟帮撒一薄层石灰,再喷一遍500倍辛硫磷,再在畦底铺一层2厘米左右经消毒的细沙。

(2)排菌和覆土菌袋与菌袋间距离2厘米左右,空隙间填入经过消毒的沙土,覆土厚度约2厘米,以盖住原基为准。

覆土后,及时喷水增湿,轻喷勤喷,必须在1-2天内把覆土层土壤调到适宜湿度,以手握土粒不碎不粘手为宜,棚内湿度保持80%-90%,调水完毕,在土层表面可覆盖一层经消毒的麦秸,以保持土壤湿度。

用塑料薄膜或尼龙袋将畦四周包严,以防畦边土脱落。

菌袋排入畦内10-15天后,原基长出土壤。

在出菇期,要控制好温度在18℃左右,灰树花在出菇期要求较稳定的温度,一旦温度降到10℃以下,即使再调到适温,也长时间不能恢复生长。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增加通风保证氧气充足,增强光照(200-500勒克斯),以满足灰树花对光线和通风的较高要求。

灰树花畸形菇多是由于环境不协调造成的,如原基黄化萎干不分化,是通风大湿度小造成;小散菇是由于通风小缺少光照造成;黄肿菇是由于湿度大、通风不良或高温造成;原基不生长,多是由于覆土厚、浇水过勤、浇冷水生长缓慢造成。

四、菇体采收与收后管理
当灰树花的子实体8成熟,菌盖充分展开,菌盖外缘无白色生长点并稍内卷,颜色呈浅灰黑色时,要及时采收。

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尤其不能向菇体喷水。

采收时,将两手伸平,插入子实体底下,在根的两边稍用力,同时倾向一个方向,菌根即断,注意不要弄伤菌根。

灰树花质地较脆,易折断,要注意轻拿轻放,覆土栽培的灰树花采收后要及时用小刀将菇体上的泥沙去掉。

灰树花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其根部不要喷水,以利菌丝复壮,3天后,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15-30天后又长出第二潮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