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无形资产评估-资产评估
第六章无形资产评估-资产评估
(2)弱对应性
知识资产的创建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艺生产开发 等漫长过程,成果的出现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 有时有这类情形发生:在一系列的研究失败之后偶尔出现一些 成果,由其承担所有的研究费用显然不够合理。而在大量的先 行研究(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成果的积累之上,往往可能 产生一系列的知识资产,然而,继起的这些研究成果是否应该 以及如何承担先行研究的费用也很难明断。因而,开发无形资 产的费用一一对应估算是比较困难的。 (3)虚拟性(象征性) 既然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的特点,因 而无形资产的成本往往是相对的。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的内涵 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含义,这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 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商标,其成本核算的是商标设计费、登记注册费、广 告费等。而商标的内涵是标示商品内在质量信誉。这种无形资 产实际上包括了该商品使用的特种技术、配方和多年的经验积 累,而商标形式本身所费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性或×销售收入(利润)分 成率(1-所得税税率)
由于销售收入与销售利润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根据销售 利润分成率推算出销售收入分成率,反之亦然。
因为:
收益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 =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
(五)预期收益 (六)转让内容 (七)技术成熟度【成熟度越高,则价值越高】 (八)市场供需状况 (九)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方式
三、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一)明确评估目的 (二)确认无形资产 解决以下问题: 1.确认无形资产存在 (1)核查无形资产是否被委托者所拥有或为他人所有。 (2)查询被估无形资产的内容、国家有关规定、专业人员评价情况、 法律文书等,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3)分析鉴定无形资产使用的技术和经济条件,鉴定其应用能力。 (4)分析评估对象是否形成了无形资产。 有的专利、商标等尽管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2.区别无形资产种类 主要是确定无形资产的种类、具体名称和存在形式。防止重复评估 或者需要合并评估的而被人为分开进行评估。 3.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是其存在的前提,是否超过法律保护期限或者是 否被撤回或者失效等是判断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重要因素。 (三)搜集相关资料(了解) (四)确定评估方法 (五)做出评估结论,整理并撰写报告
所以
销售收入分成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 ×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 = 销售收入分成率 ÷ 销售利润率
注意: (1)这里的利润分成的基础是利润总额,即是针对利润总 额的分成额。 (2)实际操作过程中以销售收入分成率替代利润分成率, 相应的分成基础也就由利润变成销售收入了。 (3)尽管销售收入分成率和利润分成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并可以通过数学关系进行互换,但销售收入分成率合理性的 基础仍然是利润分成率,这是必须明确的。
(三)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
1.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理论依据 (1)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或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 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 效期限。 (2)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前提。 (3)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因为它没有有形损耗,从而没有实体性贬值 (4)无形资产价值降低是由于无形损耗形成的,即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引 起价值减少。 具体来说,主要由下列三种情况决定产生: ①一种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这种新的无形资产可以替代旧 的无形资产,使采用原无形资产无利可图时,原有无形资产价值就丧失了。
第二节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形式 根据选取参数的渠道不同,收益法在应用上可以表示为 下列两种方式: 方式一:无形资产的转让方的收益来源于无形资产使用 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总收益的分成。
K—-无形资产分成率; R i-第i年使用无形资产带来的总的纯收益; i-收益期限序号; r-折现率; n-收益期限。
(二)无形资产功能特性 1.共益性 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很重要的一个功能特征。无形资产的共益性 就是说它可以同时为多个主体同时使用。 注意: (1)共益性受到市场有限性和竞争性的制约。共益性越大,该无形资 产价值越低。 (2)有形资产的界定通过物质实体直接界定,而评估无形资产则需要 根据其权益界限而确定。 2.积累性: (1)无形资产的形成是基于其他无形资产的发展。 (2)无形资产自身的发展也有一个不断积累和演进的过程。 3.替代性 一种无形资产可能被更新的无形资产所取代。 替代性指导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有重要意义,替代的速度取决于该 领域内的技术进步速度,取决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竞争。
方法二、直接给出资产拥有者从无形资产中 获得的收益额。
Ri-被评估无形资产的第i年的超额收益; i-收益期限序号; r-折现率; n-收益期限。
二、收益法应用中各项参数指标的确定 (一)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 1.直接评估法 (1)原理:通过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有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确 定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额。 (2)分类:
②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 假设销售量不变,价格不变时,可以参考下列计算 为投资者带来的超额收益 R=(C1-C2)Q(1-T) 式中: R-超额收益; C 1-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的单位成本; C 2-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单位成本; Q-产品销售量(此处假设销售量不变); T-所得税税率 以上公式需要灵活运用,常用公式: R=Q 2(P2-C2)-Q1(P1-C1)×(1-T)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1.按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分为 (1)自创的无形资产(2)外购的无形资产。 2.按无形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分为 (1)可确指的无形资产(2)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商誉)。 3.按无形资产构成内容分为(09年度新增) (1)单项无形资产(2)无形资产组合 4.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国际评估准则》评估指南4中,将无形 资产分为: (1)权利型无形资产(如租赁权) (2)关系型无形资产(如顾客关系、客户名单等) (3)组合型无形资产(如商誉) (4)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
在单位价格和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形成的超额收益可以 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R=(Q 2-Q1)(P-C)(1-T) 式中: R-超额收益; Q 2-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销售量; Q 1-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的销售量 P-产品价格 C---产品的单位成本 T-所得税税率
二、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一)无形资产的成本
外购无形资产较易确定成本,但是自创无形资产成本计算比较困难。
(二)机会成本
无形资产用于某一确定用途所导致的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所造成的损失。
(三)使用期限
除了应考虑法律保护期限外,更主要考虑其具有实际超额收益的期 限。 (四)无形资产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情况和速度 无形资产寿命期,主要取决于损耗程度。而损耗程度,不取决于使 用损耗,而是取决于更新换代情况,更新换代越快,评估值越低。
第一节
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一、无形资产及其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1.定义 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 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把握该定义,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非实体性 决定了无形资产只存在无形损耗,不存在有形损耗。 (2)控制性 (3)效益性
2.资产评估实践中,预计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可依
照下列方法进行:
(1)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 受益年限的,可按照 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 确定。 (2) 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 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 限的,按 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 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 3.一般而言,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要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 得多。 因为它们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废弃不用、人们爱好 的转变以及经济形势变化等。特别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无形资产更新周期加快,使其有效期限越来越短,评估时都 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第三节
成本法和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无形资产成本特性 1.无形资产成本包括 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 2.无形资产的成本特性 (1)不完整性 ①与购买无形资产相对应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是以费用支出 资本化为条件的。 ②我国现行财务制度一般把科研费用从当期生产经营费用中列支,企业账簿上 反映的无形资产成本就是不完整的,大量的账外无形资产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事实。 ③即使是按国家规定进行费用支出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一般也是不完 整的。 因为无形资产的创立具有特殊性,有大量的前期费用,如培训、基础开发或相 关试验等往往不计入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偿。
4.要素贡献法。 根据无形资产构成生产经营的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 从正常利润中粗略估计出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 我国理论界通常采用三分法:即考虑资本、技术、管理三大 要素的贡献。 该方法只能够粗略的估计无形资产的收益额。 (二)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 1.由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报酬率构成。 2.在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折现率要大于有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