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 抚军亦厚赉.成名。
3.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 刑天舞干戚.
5.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 径造庐访成
8.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 攘除奸凶
4.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 变姓名,诡踪迹
6.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词义为
8.无父何怙.(h u)无母何恃. “怙”对
“恃”,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四、根据语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 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含义____________ 词性_________________
2.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含义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4.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5.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6.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7. 其罪当与童贯等.
8. 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五、请根据旧
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1. 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
鄙:_______________
2.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
善:______________
3.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______________
4.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
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______________
5. 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_____
6.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高考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______________
7.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______________
8. 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
投:_______________
9.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 .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高考湖北卷)
联想《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______________
10.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
死。
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联想成语“严惩不贷”。
贷:_______________
六、请根据句子前后语境.判断加点字的含义。
1. 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欹: ________________
2. 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 ________________
3.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 ________________
4. (高考浙江卷)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服: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成语
1. 贷:宽容。
严惩不贷: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2. 病:兵器。
短兵相接: 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
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
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 斗争。
3. “绳”即准绳,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
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
4. 敝:
5. 却:
6. 倨:
7. 靡:
了。
8. 迩:
破的。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退。
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傲慢。
前倨后恭: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散乱。
望风披靡: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
二、字形
1. 形旁为“火”,指火烤的东西,引申为烤肉。
2. 形旁为“贝”,赐予,给予。
3. 形旁为
4. 形旁为
5. 形旁为
6. 形旁为
7. 形旁为
8. 上
“入” / “出”,下“米”;意思为买入/卖出粮食 9. 左“目”右“間”,从门缝中看,“窥视” 三、 结构
1.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2. 疲敝:疲劳不堪。
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3. “攘”对“除”,除掉。
4. 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 疲惫。
5. 改变姓名,隐蔽踪迹。
6.
“赢”对“余”,剩余的。
7. “下”对“破”,拿下,攻克。
8. “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 9.
“弥”对“愈” 词义为更加
10. “简”对“择” 词义为 选择,选拔
11. 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
(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
应释为“奋勉” 四、 语法
1. 从句子成分看,“坚” “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2. 樵,作“取”的宾语,名词,词义为:木柴。
3.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
;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
和”。
“目” “戈”
“舟” “石”
“走” / “出”,下
,瞎。
,一种兵器(斧子) ,大船 ,石阶
4. 条,作动词,后跟名词“其言” ,词义为:整理
5. 脯,作动词,后跟名词“鄂侯” ,词义为:做肉干 翻译:为这件事 (同纣王 )争辩得很厉害,所以 (纣王 )就把鄂
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
6.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 ,即“使死者复生” ;“肉骨”相当于“使骨肉” ,即“使白骨生肉” 。
二者都是“使
死者复生”的意思
7. 句中主语为“其罪” ,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 、“等同”之义,而
非“等人”、“等等”
8. 妻,作动词,后跟名词“侃子瞻” ,词义为:嫁给
六、语境推断
1、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 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
,下文又
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 ,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
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 迫无奈
断了粮,古今异义。
3、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 )之后,作宾语 , 应该是名词。
由此可推断 ,选项释为动
词“辩驳”有误。
( “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
4、 据前句“畏”是“敬畏”义,此处“服”当为“佩服、敬佩”义。
五、联想推断 鄙:边邑 联想 联系 联系 联系 联系 联想 联想 联想 联想 1、
2、 3、 4、 5、 6、 7、 8、 9、
10、联想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鸿门宴》中 伤仲永》中 逍遥游》中 岳阳楼记》中 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投笔从戎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严惩不贷
边境) 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适千里者,三
月聚粮 ,词义为 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
喻:明白 薄:靠近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
境) 友好 ,词义为 认为……奇异 往,到
使明白
迫近
投:扔掉,舍弃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只是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贷 : 宽恕、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