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现代汉语讲义(七)句子•单句一、单句定义:由具有语调的一个词或内部词语互做句子成分的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四种.带有陈述语气的句调的,是陈述句,如例1;带有疑问语气的句调的是疑问句,如例2;带有祈使语气的句调的,是祈使句,如例3;带有感叹语气的句调的,是感叹句,如例4.1蜜蜂在酿造甜蜜的生活.2今天星期六吗3咱们快走吧.4这棵树多高哇!二、句子成分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成主语(以"=" 表示),谓语(以"—"表示),宾语(以"~"表示),定语(以"()"表示),状语(以"[]"表示),补语(以"〈〉"表示)等几种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以"△"表示)和复指成分(被复指的部分在句中作什么成分,复指成分就用什么符号).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中国人民志气高.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鲁迅是中国一代文学的奠基人.经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后边的名词,代词等组成动宾词组作谓语.名词作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3宾语宾语是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最常见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作定语.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他[已经]走了.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 介词结构常任状词.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进,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能作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词组.它在句中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8复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先生自己也要书.三、单句按结构划分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①动词谓语句: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光. ②形容词谓语句:他非常健康③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一.④主谓谓语句:他性格温和.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词组成.①动词非谓语句:站住! ②形容词非谓语句:好! ③非谓语句:飞机!④叹词,拟声词非主谓语句:呜!(火车的汽笛响.)3几种特殊单句.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复杂多样, 有些句式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1)把字句.把字句是主谓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儿的动词,应当是单个短语和动词的连用形式.如:我们把豹子打死了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2)被字句.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 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了主动者与"被"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豹子[被我们]打死了.有时句中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被的宾语)如:在罗马百花广场,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代替"被".(3)连动句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连动句的谓语就是两个动宾短语(很少用单个动词)连用.两个动词短语, 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 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如: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综上所述,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主要三点:一是必须有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的一个主语.二是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在意义上有目的,方式,原因,结果,后先的关系,位置不能互换.三是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4)兼语句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母亲叫闰土坐"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 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如: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效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如: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句中的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 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如:叔叔‖打电话叫我去.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5)是字句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甲=乙.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 主语是其中之一.如:《读者文摘》是杂志.(6)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的特点有三:第一,主语常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如:门口‖站着两个兵.台上‖坐着主席团.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如: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 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六,单句的复杂化和单句的分析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单句就简单, 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这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复杂单句概括起来说有两大类:(1)单句的主语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宾语由偏正短语充当)(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如:A,这是(我的老朋友)的作品.(定语由偏正短语充当)B,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状语由多个短语充当)C,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补语由介宾短语充当)还有的句子由复句结构充当了句子成分.如:D,我相信, 雷锋的样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七,单句的分析复杂单句要进行分析时,需先找出主干. 单句的主干是指把句中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也就是主语(或主语的的中心语)+动词(或动词的中心语)+宾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找出句子主干常常是检查病句的好方法.分析句子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用"‖"表示主谓句,界分主语和谓语. "‖"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第二步,再分别分析"‖"前的主语和"‖"后的谓语.例如:(1)(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远见.(2)(严肃的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分析到此就可以了.如果某一成分是个复杂短语(如例句(2) 的主语)还可以用框式图解法进行再分析.如:严肃的对待文章内容的人└——┘└—┘偏正偏正└————┘动宾└——————┘偏正分析句子,明确句子结构,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句意,同时能够检查出成分之间搭配是否合适,句子是否完整等.练习一,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种语气.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什么时候开会多好看哪!老天爷,别下雨了!别折磨我们这儿的穷人了吧!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他是不是你的同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广聚见他的话头又不对了,也不敢强叫.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二,请找出下列句子哪些是主谓句,哪些是非主谓句.一口水他都不喝.吃过黄莲苦,才知蜜糖甜.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多么壮丽的山河啊!那个身段苗条,脸儿很秀气的女民兵,她叫黄云香.对虾一对多少钱他问我哪个办法最好.1949年春天.二,请划出下列连动句或兼语句的句子成分金生取了笔记本走了.燕燕下河洗菜.他低着头想着往事.他俩握住手不放.他有能力领导这项工作.大家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老师叫你交练习本.大家选他当代表.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功课.我感谢你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他埋怨我没有给他办成这件事.他有个妹妹在北京工作.有人敲门.是你救了我的命.鲁迅先生派人叫我明天早晨打电话托内山先生请医生去看病.高一现代汉语讲义(八)句子•复句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具有句子的全部表达功能,即有全句统一的语调,表达全句的统一的语气,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一个复句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而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单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同.下面几组例子,A句都是单句,B句才是复句:①A.由于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B.由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②A.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B.只有抓紧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③A.无论谁,都要遵守法律.B.无论你是谁,都要遵守法律.例①A"这项工作"与介词"由于"构成介词结构,作句首状语.例②A"教育",例③A"谁"都作全句主语.因此这里三个A句都是单句,而三个B句才是复句.在少数情况下,单句的句子成分也可以是复句的结构形式,但它已失去了独立的句子的语法特点和作用,只和一个主谓词组相当.例如:④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例④从全句看,仍是单句.练习下面的例子,哪些是复句,哪些是单句为什么1.A.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B.我们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2.A.黑沉沉的夜,黑沉沉的山,不断传来野兽的吼叫.B.黑沉沉的夜,使人感到压抑.3.A.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B.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4.A.即使在软席包房里,他还在不断地看资料:国务院文件,简报,总结,汇编和外文资料.二.复句的类型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成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一联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称为联合复句.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意上,各分句间分不出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的分句处在平等的地位.联合复句通过语序或关联词来表示分句间的种种关系.联合复句可以分成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1. 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常常不用关联词,有时用"也""又""还""而""既……又""不是……而是"之类的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社会效益.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实在没有空.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常常不用关联词,有时用"就""又""便""于是""刚……就""先是……接着……后来"之类的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我打了个冷噤,于是一个怜悯的感觉从心底升上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等方面比前一分句更进了一步,常常用"而且""不仅……也""不但……而且""尚且……更""何况""不但……而且……甚至"之类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他们横行的日子里,人们不但没有说话的自由,而且没有不说话的自由.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看戏是有味的,何况在北京呢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可供选择的事情,常常用"或者……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要不……"之类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你俩一块儿去.你喝茶,还是喝咖啡要么你就别管,要么你就管到底.他不是在车间,就是在仓库,要不就在料场.二偏正复句由具有主从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称为偏正复句.偏正复句可以分成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1.因果复句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理由和结果,理由和目的之类的关系的复句,统称因果复句.A.说明因果的因果复句,常常用"因为""由于"之类关联词语表原因,用"所以""因而""因此"之类关联词语表结果,也用"以致"或"(之所以)……是因为"之类关联词语来强调对结果或原因的说明.例如: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三十多年了,今天我仍然强烈地保留着第一次看见红旗时的美丽的印象,以致常常喜欢迎着朝阳眺望在日边飘扬招展的红旗.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B.推论结果的因果复句,常常用"既然""既"之类关联词语表理由,用"那么""就" 之类关联词语表结果,构成由理由推出结果的"既然(既)……那么(就)"格式或由结果推断理由的"(既然)……可见"格式.例如:你们既然来了,我就把这些问题详细说明一下.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见他根本就没学过数学.C.说明目的的因果复句,表示目的的偏句在前,一般用"为了""为着"之类关联词语;表示目的的偏句在后,一般用"以便""以免""省着""为的是""所以……(是)为了"之类关联词语.例如:为着追求光和热,人们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我点点头,赶紧转身而去,以免眼泪又要涌出.有的时候,人是高兴参加婚礼的,为的是看着别人的幸福,增加自己的欢喜.2.假设条件复句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A.充分条件句,即出现了某种条件,就一定出现相应的结果,这种条件对于结果来说就是充分的.充分条件句常常用"如果……那么""假如……就""只要……就"之类关联词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也用"假若……便""假使……也""要(不)是……就"之类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假使方才不是我亲眼看到,我也不敢相信.要不是我叫他,他也许就走了.充分条件句中的条件,大多带有明显的假设意味.条件本身也可能是处在变化之中,结论自然也就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充分条件句常常用"越……越""愈……愈"之类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用重复出现的词语如"谁……谁""什么……什么""一分……一分"等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什么时候做完功课了,什么时候吃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B.必要条件句,即只有当某种条件出现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结果,这种条件对于结果来说是必要的.必要条件句常用"只有……才""除非……才""才"之类关联词来表示.例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除非病得起不了床,他才请一次假.C.无条件句,常用"不管""不论""无论""任凭"之类关联词表示条件,"都""总""就""总是""还是"之类关联词表结果.例如:不管你是官还是老百姓,都要遵守法律.任凭他磨破铁口,我还是不答应.3.转折复句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复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但""但是""然而""可……却"之类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用"虽然……却""尽管……可是""固然……但是""尽管" 之类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他心里明白大势已去,可嘴里却依然不肯服输.尽管他读了很多书,可是懂的道理却很少.我什么都不想瞒她,尽管我比她大八岁.4.让步复句两个复句之间既有带明显假设意味的充分条件关系,又有转折关系,常用"即使……也""就是……也"之类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用"就算……也""纵然……也是""即使……但是""即令……也""即使" 之类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就算我刚才的看法不对,也不能给我戴自私的帽子吧.纵然不是栋梁之材,做一棵小草,总是可以的吧.即便是最高明的书工,笔吏,能够模仿古代书法家的笔迹,但是,不能得其妙处,那又有什么艺术价值呢练习分析下面几个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类型.事情既已点破,我也就不在乎了.即使他不是长贵,她也愿意多听听他的事情.今天晚上不管有多好的戏,他也不会看下去.晋国为了战胜楚国,便派人联络吴国.纪元前七世纪的古人尚且懂得这些道理,我们生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然就应该更清楚地懂得这些道理.三.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层次划分多重复句的"重",指的是"层次".分句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称为多重复句.例如:①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递进) (并列)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递进)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伟大而艰巨,‖许多理论观点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证实(并列)是正确还是错误,|因此,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允许人们提出不同意见,|||(因果) (并列) (并列) (选择)或者保留不同意见.分析复句的层次和关系,都可以用以上的划线加注法.一竖表示第一层次,两竖表示第二层次,依次类推;同时在竖线下注上这一层次的分句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内部是偏正关系的,总是分成两个部分;同一层次内部是联合关系的,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例如:③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条件) (并列) (并列)分析多重复句,必须注意两点:一,关联词语,二,意念关系.关联词语是复句内部关系的语法标志,但关联词语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像例①那样,由分号显示最大的层次,在第二个层次内部,有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整个复句的层次和关系都比较容易分析.例②只有两个单用的关联词语:"因此"表因果关系;"或者"表选择关系.这两个关联词语各管到哪些分句呢怎么分析它的层次呢这就要结合意念关系来分析了."因此"的前面是表原因部分,从事业性质(第一分句)和理论发展的需要(第二分句)来说明原因,提出应该怎样做的理由.理论部分又从思想原则和政策做法两个方面来阐述,这样就得出了上述的切分方案.我们还可以用添补关联词语或把单用的关联词语增扩为配套使用形式等方法来检验我们的分析结果."因此"可以改换成"因为……所以"的形式,安放"因为"最合适的位置是第一分句的头上,"所以"则放在原来"因此"的位置上.这样第一层次的切分所以"则放在原来"因此"的位置上.这样第一层次的切分明确了.表选择关系的"或者"只有放在第六分句的头上才是合适的.表示和第五分句是选择关系,而三,四分句是另一重关系.检查多重复句的错误,也是要注意关联词语和意念关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