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技术经济预测方法

第六章 技术经济预测方法


技术预测的方法
德尔菲法 定性预 测方法 预测方法 定量预 测方法 时间序 列模型 时间序列 分解模型 专家调查法 用户调查法 集合意见法 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 平滑模型 移动平均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 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
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
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并进行逻辑推理, 对事物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估计和推测的方法。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
P=
0.9 1 0.8 2 0.7 3 0.6 3 0.5 1 10 =0.69
所以,该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为69%。
第三节 定量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 加工处理或建立经济模型,进而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 性联系。

定量预测方法
第六章 技术经济预测方法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的
预测的基本内容 预测的概念及作用,预测的特点及分类,预测的 基本步骤。 定性预测方法
具有两大类定性预测方法,即专家调查法和集合意见法,各有其特
点与适用对象;专家调查法中的德尔菲法的应予关注。 定量预测法 主要有时间序列法和回归分析法两大类;在预测经济指标中的方法 和具体步骤。 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预测的概念及基本步骤;了解集合意见
5 (2)
1
M
(2) 6

1 (250.5 259.8 270.0 ) 3
=260.1 ………
(2) 计算预测模型中的参数值 根据式(6-5)和(6-6),t和t计算如下: 12=
2
M
( 1) 12

M
(2) 12
=2×392-372.1 =411.9 12= =
2 [ n1
M
( 1) 12
预测分析
在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理 论对研究对象的特性及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地分析,找出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事件状态作出推测
预测技术 预测所用的方法和手段
二、预测的作用
1.为发展规划拟定提供基础数据 2.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3.调整经营策略,增强竞争力。
三、预测的特点
计算方法分三步。
1. 一次移动平均法
实际的预测对象时间序列数据Xi,其计算公式为:
M
(1) t
(1) t

1 Xi n
M ——到第t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
n ——计算移动平均值所取得数据个数; Xi——各时期实际值之和。
2. 二次移动平均法
此法是对第一次移动平均值再进行移动平均,并在两次移动 平均值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其计算式为:
t
t
Ft+T
239.0 250.5 259.8 249.8 269.9 269.9
1990
1991 1992 1993
287.5
310.0 330.0 355.5
270.0
288.5 309.2 331.9
260.1
272.8 289.2 309.9
10.00
279.9 9.85 304.2
10.00
* 第五步:确定最终的预测值。
使用特点:集合意见法使用简单、方便,但预测精度很差。
一般仅用于对事件的粗略估计或用于近期预测。
集合意见法所用公式:
1 P n
其中:
P( E )
i i 1
n
P ——事件发生的平均概率; P(Ei)——第i个人员估计的概率值; n——参加预测的人员数。 各位人员提出的主观概率P(Ei)应符合概率论的基本公理: 0≤P(Ei)≤1
科学性、近似性和随机性、局限性
四、预测的原理 * 可知性原理
* 系统性原理
* 服务性原理
五、预测的内容 * 市场需求预测
* 市场供应预测
* 科学技术发展预测 * 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预测
* 企业财务及环境意外事件等预测
五、预测的分类
1.按预测对象或应用领域 (1)社会发展预测:对社会发展有关问题的预测,如人口 变化、就业状况、教育需求、文化结构及生活 方式等 (2)科学预测:是对科学发展情况的预计和推测。 (3)技术预测:是对技术进步情况的预计和推测。 (4)经济预测: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一些社会组织经常就未 来的经济状况发展经济预测报告。 (5)政治军事预测:政治军事预测是对有关未来政治军事 形势的预见。
2.按预测范围 (1)宏观预测:涉及整个人类、整个国家或整个行业或部门未
来发展的预测。
(2)微观预测:相对宏观预测,涉及范围比较小。
3.按预测性质
(1)定性预测:对预测对象做定性的分析和判断,通常用于较 长远目标的预测。
(2)定量预测:对事物未来的状况做出定量的测算。
4.按时间分 (1)短期预测:短期预测的时间多为几个月至5年,因预
的分析,重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作数量上的描述,
更多地依据历史统计资料,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缺点在于:比较机械,不易处理有较大波动的资
料,更难于事物预测的变化。
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应该把两者正确的结合起来使用。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一、专家调查法
以专家为信息收集对象,同时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 专家调查法:个人判断法(权威预测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
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它以 书面形式背对背地分轮征求和汇总专家 意见,通过中间人或协调员把第一轮预 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 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
一、德尔菲法(Delghi method):
1.步骤: (1)组成专家小组 :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
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
20人。
(2)函询调查: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
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 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汇集综合整理:将搜集来的专家意见整理; (4)再次函询:将整理的意见反馈给各专家,要求他们修正其预测,并说明修
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且简单的迅速,省时省费用。 其缺点是: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
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
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 定量预测: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 处理或建立经济模型,进而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 联系。 定量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数量方面
时间序列法 回归分析法
常用方法
模拟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其他对象和范围
一、时间序列法
分类: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
滑法等。
最常用的是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
(一)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用分段逐点推移的平均方法对时间序
列数据进行处理,找出预测对象的历史变动规律,并据
此建立起数学模型的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集合意见法步骤
* 第一步:预测组织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向研究
问题的有关人员提出预测项目和预测期限的要求,并尽可
能提供有关资料。 * 第二步:有关人员根据预测要求,凭个人经验和分析判 断能力,提出各自的预测方案。 * 第三步:预测组织者计算有关人员的预测方案的方案期 望值. * 第四步:将参与预测的有关人员分类,如厂长(经理)、 管理职能科室、业务人员等类,计算各类综合期望值。
279.9 9.85 304.2
279.9
289.7 319.9 349.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368.0
395.5 412.5
351.2
373.0 392.0
330.7
352.0 372.1
15.70
329.1 19.95
15.70
329.1 19.95
375.9
392.1 415.0 431.8 451.7
2. 对于具有向上或向下趋势型特点的数据,为了提高
预测值对数据变化的反应速度,n取值要小一些; 3. 一般取值范围在3-20之间。
例2 某企业1985~1996年的销售利润如表6-1,试用二次移动平均法(n取3)预 测该企业1997和1998年的利润。
年 度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利润(万元) 220.0 240.5 256.5 255.0 268.0 一次移动 平均值 二次移动 平均值
——本期; T ——本期到预测期的时期数
求平均数的时期数n是预测关键。
n的影响
1. n值比较小,表明对近期观测值在预测中的作用比较明显,
预测值对数据变化的反应速度也较快,但预测的修饰程度 比较低;
2. n值比较高,对预测的修饰程度较高,但对数据变化的反
应程度较慢,并且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选择规律
1. 一般对始终围绕一条水平线上下波动的数据,n的 取值比较随意;
解:(1) 依据式(6-2),可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如下: M3=(220.0+240.5+256.5)/3
=239.0
M4=(240.5+256.5+255.0)/3 =250.5 ……… (2)依据式(6-3),可计算二次移动平均值如下:
M 3 (239.0 250.5 259.8 ) =249.8

M
(2) 12
]
2 [392 372.1] 31
=19.90 (3) 用模型进行预测 根据式(6-4),1997和1998年的预测值分别为: 1997年: F12+1 = 12+12×1 = 411.9+19.90×1 = 431.8(万元) 1998年: F12+2 = 12+12×2 = 412.0+19.90×2 = 451.7(万元) 所以,根据二次平均移动法 的预测,该企业的销售利润 1997年为431.8万元,1988 年可能是451.7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