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肠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和实施情况

肛肠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和实施情况

肛肠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和实施情况
东海县中医院肛肠科是连云港市中医重点专科,经过近二十余年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制订和优化了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诊疗方案。

并且研制出多个院内制剂,在治疗专科专病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方便了病人,提高了疗效。

根据临床的需要,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出更多更好的中药制剂。

现有中药制剂有:硝矾洗剂、柏香膏和黄连膏。

一、硝矾洗剂
方药组成与制法:芒硝300g、白矾150g、硼砂150g、冰片30g。

上药混和碾为细末,密闭保存备用。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润燥软坚、防腐止痛。

用于各种痔疮的术前及术后坐浴。

用法:大便后坐浴,每次用硝矾洗剂30g,放入坐浴盆中,冲入开水1000ml 左右,使散剂溶化。

坐浴前温开水洗净肛门部,先坐盆上热气熏蒸,待水温降至40o C以下后坐浴,若创口附近有水肿者,宜用手指轻轻按摩,每次坐浴时间为30min左右,早晚各一次。

二、加味黄连膏
方药组成与制法:黄连180g、当归300g、生地600g、姜黄180g、乳香90g、没药90g、冰片30g、麻油6000g、黄蜡1500g。

将乳香、没药、冰片分别研为细粉另放,黄连、当归、生地、姜黄分别打碎,放入麻油内,浸泡3天,倒入锅内慢火熬至微枯,捞除残渣、过滤。

乳香、没药细粉兑入,搅匀化尽,再加黄蜡(夏季多加,冬季少加)、冰片入油内熔化,倾入容器中。

容器中事先准备好大小不等的纱布条,制成油纱条后备用。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活血祛腐。

用于肛肠科术后创面换药及引流,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用法:术后创面即压迫黄连膏油纱条,病人每日大便后硝矾洗剂坐浴,根据创口大小深浅而分别取适当大小的黄连油纱条,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者油纱条纳入肛内及敷于肛缘外创面。

肛瘘切除术换药时油纱条一定要敷到创口底部,并超
出内口以上,但不能过紧,以利于引流及创口肉芽生长。

肛裂扩切术者与肛瘘基本相同。

肛门脓肿根治术最初几天可用油纱条蘸少许九一丹,以祛腐解毒,使腐肉除尽,肉芽顺利生长。

血栓摘除术油纱条敷于创面即可。

术后病人一般不使用其他外用药物,每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三、柏香膏
柏香膏组成:黄柏300g、乳香90g、黄芩150g、黄连90g、没药90g,麻油6000g。

将乳香、没药研为细粉。

、黄柏、乳香、黄芩和黄连分别切碎。

放入麻油内,浸泡3天,倒入锅内慢火熬微枯,至油呈现紫红色时,捞除残渣、过滤。

将乳香、没药的细粉兑入,搅匀化尽,再加白醋(夏季多加、冬季少加)入油内溶化,倾入容器中。

容器中事先准备好大小不等的纱布条,制成油纱条后备用。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活血祛腐。

用于肛肠科术后创面换药及引流,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用法:根据病人创口大小深浅而分别取适当大小的油纱条,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者油纱条纳入肛内及敷于肛缘外创面。

肛瘘切除术换药时油纱条一定要敷于创口底部。

肛裂扩切术者与肛瘘基本相同。

肛门脓肿根治术最初几天可用油纱条蘸少许九一丹,以祛腐解毒,使腐肉除尽,肉芽顺利生长。

血栓摘除术油纱条敷于创面即可。

术后病人一般不使用其他外用药物,每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通过这些年的临床临床应用,上述中药传统方药,疗效肯定,但限于有关规定,只能科内应用。

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制剂肛肠科术后止痛。

2、中药制剂肛肠科术后预防尿潴留。

3、中药制剂肛肠科术后预防创口水肿。

4、中药制剂治疗顽固性便秘。

5、中药制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