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

二、展示七巧板,探索学习。

1.拿出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成原来的正方形,请大家照书上标上序号。

2.说出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图形?有什么规律?(比一比,想一想)3.全班交流。

4.小结:人们把七巧板简称为:三大、一中、两小、一方、一斜。

5.分组探究每个小图形与原正方形的关系,出示68页“想一想”的(1)~(3)题。

6.全班汇报。

(1)观察7个板块,发现共同点。

(2)同桌合作:找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7.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

(1)小组合作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a估一估,周长、面积各是多少?b.量一量、算一算,周长、面积各是多少?(2)全班展示拼成的图形,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五。

、全课总结同学们若有兴趣,课后还可以拼成更多的图形。

西面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1.增加趣味,探索知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想、拼、思考。

3.欣赏之后,动手拼一拼。

1.学生动手拼七巧板,边拼边思考。

2.学生可能回答: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6、汇报。

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同桌:合作:找出1、2板块各占图的1/4。

4、6块是1/16,3、5、7、块是1/8。

(直观看图找答案比较困难。

可通过折纸或画延长线的办法得出)6.小组合作拼出图形,并估算周长和面积。

7.测量你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计算精确的面积。

学生展示。

在欣赏中感悟图形美,激发热爱图形的情感。

课题求平均数(一)课时六 1 (38)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二、探索新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 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4. 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三、巩固练习: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

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 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学生讨论并汇报。

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

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1. 让学生尝试解答。

2. 生汇报。

1. 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板书设计奖牌给哪组?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平均数=总数÷人数教学反思:课题求平均数(二)课时六 2 (39)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计算平均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解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说,如何计算平均数?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问题。

二、巩固练习:1.比一比,下面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哪组更高?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组学生第一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1 2 3 4 5 6 平均成绩第一组 98 95 89 93 90第二组 94 86 99 100 95 96先请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在于计算平均数时,总数与总人数要相对应。

2. 做书本第73页第2小题。

先让学生解题,教师再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应在于求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课,应用四个学校的植树总数÷四个学校;而求胜利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应用胜利小学的植树总数÷班级总数。

3.做书本第73页第3小题,教师讲评。

4.第74页第4小题,教师讲评。

5. 实践活动:(1)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填写统计表,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学生 1 2 3 4 5 6 7 平均身高身高(厘米)6.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第74页的数学故事,讨论有危险先请学生尝试解答先让学生解题做书本第73页第3小题做第74页第4小题(2)让学生把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在班级上汇报交流。

课题猜一猜课时六(40)教学目标: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今天,有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

打开书第75页。

问题就是“猜一猜”二、引导探索。

(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

)2、请一名同学上前面亲自做试验,验证讨论结果。

3、做“抛纸杯”实验。

创新与反思(2)将试验结果记录下表。

三、拓展应用。

任意摸一个球,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能摸到黑球吗?讨论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1、认真看图,有了想法,再进行小组讨论(1)分组做“抛纸杯”试验,每人重复做5次。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学生游戏尝试,分组讨论,填出可能性。

课题体育中的数学课时六(4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喜欢看体操表演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数学的用处吗?在你们喜欢的体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你能说说你观察到的体育中的数学知识吗?•二、组织活动活动一:欣赏队列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队列图片,请你们来欣赏一下,你认为这些队列美不美?美在哪儿?(图片展示)活动二:拼摆图形(一)出示题目:把1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样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摆法?(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正方形:长 4厘米宽 4厘米(正方形的长、宽是相等的4×4=16)每行摆4个,可以摆4行特点:每行摆的个数和摆的行数一样。

长方形:(1)长16厘米宽1厘米(2)长8 厘米宽2厘米师板书:正方形 4×4=16长方形 16×1=168×2=16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很聪明,合作得很好,这个游戏做得非常棒!请大家把掌声献给自已。

通过欣赏队列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产生创设美的激情。

(小组合作探求)(小组合作,从学具里取出小正方形摆一摆)学生操作3个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作品并简要的说出思路。

(发现了——每行摆16个,可以摆一行)(16×1=16)(发现了——每行排8个,可以排2行)(8×2=16)【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拼摆图形,为设计体操队列做好铺垫,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板书设计体育中的数学正方形:长 4厘米宽 4厘米(正方形的长、宽是相等的4×4=16)教学反思课题体育中的数学课时六(4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了体育中的数学,并通过大家的努力寻找到了数学中的魅力。

今天我们大家再来一起设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吧!二、组织活动活动三:设计体操表演(一)出示题目:五(1)班有4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你能帮他们班设计一个队形吗?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请你用圆点来表示人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并完成下表。

第一种第二种每行人数行数活动四:设计方队(二)出示题目:五(1)班4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动手试试画出一个方队来。

(三)根据学生的反应提出问题,如果要站成方队,有什么办法呢?说你的想法。

(四)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的情况情况一:人数不够要增加师:至少要增加多少人才够呢?为什么?生答:增加1人。

因为48+1=49 7×7=49情况二:人太多师:至少要去掉多少人才行呢?生答:去掉12人48-12=36 6×6=36三、课堂总结:让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请同学说说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设计体操表演的进场队列,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的乐趣。

(一)请学生说说什么是“方队”,再展示一些方队的图片。

学生们自由谈,师适时予以补充总结板书设计体育中的数学第一种第二种每行人数行数教学反思课题第一节复习课课时43教学目标: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难点1、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一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