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护理程序

第五章 护理程序

《护理学基础》教案教师姓名:古丽巴尔专业:护理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3、4班授课地点:2010级护理3、4班学习情境:护理程序学时: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护理程序的概念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护理程序的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护理程序的概念难点:护理程序的概念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角色扮演五、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设计: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各位同学: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护理程序》,我们先来了解护理程序第二步:讲解护理程序程序是护理活动中一个连续的工作过程,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系统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护理程序的应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独立性,展示了护理的服务内涵、职业行为和专业形象,是现代护理理论逐步完善的标志。

护理程序的概述护理程序是在吸收多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而成。

如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压力与适应理论、沟通理论、成长发展理论、解决问题论等。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背景1955年,美国护理学者莉迪亚〃海尔(Hall LH)第一次描述了护理是一个程序过程。

1961年奥兰多(Orland IJ)撰写了《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一书,首次使用了“护理程序”一词,1967年尤拉(Yura H)和渥斯(Walsh)完成了第一部权威性的《护理程序》教科书,将护理程序发展成四个步骤,即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1973年美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护理诊断会议上,将护理诊断纳入评估步骤之中。

同年若埃(Bloch)等学者提出应将护理诊断从护理评估中分离出来,作为护理程序中一个独立的步骤,从而使护理程序由以往的四个步骤发展成为目前的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1977年美国护理学会正式发表声明,把护理程序列为护理实践的标准,使护理程序走向合法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籍华裔学者李式鸾博士来华讲学,将护理程序引入我国。

1994年经美籍华裔学者袁剑云博士来华介绍,全国部分医院开始试点建设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拟病房”。

2001年袁剑云博士又在我国介绍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的临床路径,促进了护理程序在我国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三、护理程序的意义(一)对护理专业的意义(二)对护理人员的意义(三)对护理对象的意义七、课堂小结护理程序的概念八、预习要点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学基础》教案教师姓名:古丽巴尔专业:护理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3、4班授课地点:2010级护理3、4班学习情境:护理程序的应用学时:4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

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

难点: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评价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角色扮演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挂图六、教学设计: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各位同学: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护理程序的步骤》,我们先来了解其步骤第二步:讲解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程序由评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确认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五个步骤组成。

护理程序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各步骤相互关联,具有交叉运用的特性。

一、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师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记录护理对象健康资料的过程,始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阶段。

(一)收集资料1、收集资料的目的(1)为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2)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4)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2、资料来源(1)护理对象是资料的主要来源(2)于护理对象相关的人员(3)其他健康保健人员(4)护理对象的病历和和各种检查报告(5)医疗护理文献3、资料的分类(1)主观资料(2)客观资料4、资料的内容(1)一般资料(2)现在健康状况(3)既往健康状况(4)家族史(5)护理体检结果(6)近期近期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7)目前治疗和用药情况(8)心理状况(9)社会状况5、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观察、交谈、护理体检及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收集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1)观察法(2)交谈放(3)护理体检(二)整理分析资料1、整理资料(1)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分类(2)按戈登的健康形态分类(3)按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的人类反应型态分类2、复查核实3、筛选资料4、分析资料(三)记录资料二、诊断(一)护理诊断概念目前使用的护理诊断的定义来自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1990NANDA提出并通过的定义是: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中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措施得达到。

(二)护理措施的分类目前使用的分类法是在2000年NANDA第十四会议上提出并通过的新的分类系统——分类法Ⅱ的13个范畴:健康促进、营养、排泄、活动/休息、感知/认知、自我感知、角色关系、性/生殖、应对/压力耐受、生命准则、安全/防御、舒适、成长/发展。

NANDA分类法Ⅱ,包括13个范畴,即:1.促进健康健康意识、健康管理。

2.营养摄入、消化、吸收、代谢、水电解质。

3.排泄泌尿系统、胃肠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呼吸系统。

4.活动/休息睡眠/休息、活动/锻炼、能量平衡、心血管-呼吸反应5.感知/认知注意、定向力、感觉/感知、认知、沟通。

6.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尊、体像。

7.角色关系照顾角色、家庭关系、角色表现。

8.性性别认同、性功能、生育。

9.应对/应激耐受性创伤后反应、应对反应、神经行为应激。

10.生活准则价值、信念、价值/信仰/行动的一致性。

11.安全/防御感染、身体创伤、暴力、环境危害、防御过程、体温调节。

12.舒适身体舒适、环境舒适、社会舒适。

13.成长/发展成长、发展。

(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NANDA确立的护理诊断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四个组成部分。

1、名称名称是针对护理对象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反应的概括性的描述。

根据健康状况分为三类:(1)现存的(2)潜在的(3)健康的2.定义定义是对护理诊断名称的一种清晰、正确的描述和解释。

3.诊断依据诊断依据是做出护理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

(1)主要依据:为护理诊断成立的必要条件。

(2)次要依据:对护理诊断的形成起支持作用,是护理诊断成立的辅助条件4.相关因素相关因素是导致护理对象出现健康问题的直接因素、促发因素或危险因素。

常见的相关因素有:(1)病理生理方面(2)心理方面(3)治疗方面(4)情境方面(5)年龄方面护理诊断组成举例【名称】腹泻【定义】个体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或排出松散、水样便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主要依据便次增多(>3次/日);松散、水样便。

2.次要依据腹痛、肠鸣音亢进;大便量增多及颜色变化;有里急后重感。

【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胃肠道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

2.治疗因素药物副反应;管喂饮食等。

3.情境因素饮食改变;环境改变;焦虑及应激状态。

4.年龄因素婴幼儿生理性腹泻;辅食添加不当;老年人胃肠及括约肌功能减退。

(四)护理诊断的陈述简称PSE公式P(problem)—护理诊断的名称即健康问题S (signs and symptoms)—症状和体征E (etiology)—相关因素。

1.三部分陈述例如:焦虑:烦躁不安、失眠:与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P S E2.二部分陈述例如: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P E3.一部分陈述例如:母乳喂养有效(五)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区别点护理诊断医疗诊断诊断核心护理对象对健康问题/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对病人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判断问题状态现存的或潜在的多是现存的决策者护理人员医疗人员职责范围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进行在医疗职责范围内进行适用对象个体、家庭、社区个体数量可同时有多个一个疾病一个诊断稳定性随护理对象反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般在疾病中保持不变陈述方式PSE公式特定的疾病名称或专有名词(六)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1.应使用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书写准确、规范。

2.以所收集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一项护理诊断针对一个问题。

3.避免与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医疗诊断相混淆。

4.相关因素的描述要准确,有利于制定护理措施。

5.在护士的职责范围内确定相关因素。

6.应贯彻整体护理的原则,应包含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三、计划(一)排列优先顺序1.排列顺序(1)首优问题:又称威胁生命的问题。

指直接威胁病人生命,需要护士立即解决的问题。

(2)中优问题:又称威胁健康的问题。

指虽然不直接威胁病人生命,但可带来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

(3)次优问题:指人们在应对发展和生活变化时所遇到的问题。

2.排序原则(1)优先解决危及病人生命的问题。

(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排序,优先解决低层次需要的问题。

(3)在与治疗、护理原则无冲突的情况下,优先解决护理对象主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分析护理诊断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应先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再考虑由此产生的结果。

(5)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非不重要,应根据性质决定其序列。

(二)设立预期目标1.目标的种类(1)短期目标: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能达到的目标(一般l周以内)。

(2)长期目标:相对较长时间内才能实现的目标(一般超过l周)。

2.目标的陈述包括以下几种成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和评价时间。

例1: 3日内病人拄拐杖行走 50米评价时间主语条件状语谓语行为标准3.注意事项(1)目标是护理活动的结果,而非护理活动本身。

(2)目标陈述要针对一个问题,即一个目标中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否则难以评价。

(3)一个目标针对一个护理诊断,一个护理诊断可有多个目标。

(4)目标所描述的行为标准应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句。

(5)目标属护理范畴内,即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

(6)目标切实可行,能够在病人能力及客观条件的范围内实现,如考虑病人身体、心理状态、智力水平、经济条件等。

(7)应让护理对象参与目标的制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