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12
2.2自然条件资源
2.2.1自然条件
长兴岛的成因类型为大 陆岛。基底以石英岩和石 灰岩为主,周边大部分为 港湾型基岩海岸,东北部 和东南沿海部分为泥质或 沙滩海岸,滩涂较宽。呈 波状起伏的丘陵地貌。平 均海拔55米,最高山峰塔 山328.7米。
长兴岛地表水和地下水 比较贫乏。无常年河流, 个别为季节性小溪。规划 区内现有13座小型水库, 库容246.8万立方米;26处 方塘,蓄水量36万立方米。
环渤海地区以现代临港产业和港航物流业为主的新 型产业基地,辽宁 “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36
3.4城市定位
•辽宁省沿海开放先导区; •东北新兴的现代港口城市,东北亚航运中心组合港 区; •国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聚区、科技研 发创业基地和生态示范产业园区; •海岛型生态宜居城市和滨海旅游胜地; •最终发展成为大连市第二增长极。
岛本岛纳入规划范围通盘考虑,并将《交 流岛发展规划》改称《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总体规划》。随后项目组补充调研。 2008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市规划局及 长兴岛管委会领导汇报。
将《交流岛发展规划》与2005年版《长兴 岛总体规划》及控详规合并;
规划范围:长兴岛本岛、交流岛街道及谢屯 部分;
根据管委会要求,对新增重大项目用地进行 落实;
• 四、区域竞争加剧,产业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
31
大连市总体规划修编阶段性成果
大连城市发展目标 为: •航运中心 •创业基地 •滨海名城 •生态宜居
大连市城市性质: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 中心 •风景旅游与宜居的国 际名城
市域空间结构: “一轴 两翼”中渤 海岸线一侧
33
3.3城市性质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CHANGXING ISLAND HARBOR INDUSTRIAL AREA, DALIAN(draft) DUPDI May 2009
Index
•一、规划背景 •二、发展概况 •三、发展定位 •四、规模预测 •五、空间发展及用地布局 •六、支撑体系 •七、近期建设 •八、实施策略
合计规划面积512km²。其中陆地面积 350km²,填海造地及其他162km²。
规划区范围内包含
两个街道:长兴岛街道和交流岛街道。 五个岛屿:长兴岛、交流岛、西中岛、
凤鸣岛和骆驼岛 三个海湾:葫芦山湾、董家口湾和谢屯
湾
长兴岛街道 交流岛街道
9
1.5 技术路线
•“承上启下”
•落实相关规划及政策指导实施
•“构筑亮点”
•目标及问题导向并重
• “近实远虚”
•强化远景,夯实近景,注重实施
10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05版长兴岛总体规划 •各相关规划及政策 •指导下级规划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区域角度城市要求与目标
•强化远景规划把握发展方向 •夯实近期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
•长兴岛海上西距秦皇岛港84海里、天津 新港170海里,南距旅顺口及渤海海峡 59海里,北距营口港66海里,是东北腹 地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之一。
•陆上北距沈阳290公里,南疏港路通车 后,南距大连100公里,毗邻沈大高速 公路和哈大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宜于 建设联系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物流 集疏运体系。
5m 10m
大工填海方案
2m
Region Vision & Goals
•3.1发展条件 •3.2面临挑战 •3.3城市性质 •3.4城市定位 •3.5发展目标 •3.6发展战略 •3.7产业发展
25
3.1发展条件分析
3.1.1区域发展绝对优势 1. 战略区位优势;
踞守三大平台的门户区域; 大连面向东北腹地的最近节点;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核心和先导区。
地质稳定性良好未发现 有断裂构造及其它影响工 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存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13
港口岸线资源分布
分类 养殖岸线 工业岸线 自然岸线 港口岸线 沙滩岸线 盐田岸线
合计
长度(公里) 81.2 15.6 65.1 22.3 18.7 9.7 212.6
15
2m 5m 10m 20m
30m
除去谢屯部分用地; 对现有产业用地需求进行严格审核,大力
“瘦身”; 总体规划终期成果编制。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调整。
6
1.2编制动因
一、行政区划调整—直接动因
2007年5月,交流岛并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面积由252平方公里扩至512平方公里。原总体规划只覆 盖长兴岛本岛范围。
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根本动因
2. 优越的港口岸线资源;
26
3.1发展条件分析
3.1.2区域发展相对优势 重大区域交通系统支持; 区域独立便于管理; 良好的用地条件和储备; 优秀的自然环境。
27
3.1发展条件分析
3.1.3发展机遇 全球范围产业大转移;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大连城市重心北移构想;
28
3.2面临挑战
“一带、三片、六组团”的生态型城市形态。 一带:由横贯长兴岛东西的延绵山脉组成的生态调和带。 三片:港口单元、产业单元、城市单元。
六组团:即主城区、综合区、产业区、预留发展产业区、港口区、预留 发展港口区。
强调“十字绿轴”、“组团式发展”
50
长兴岛产业用地批复情况
截止2008年11月,规划工业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已批复工业区面积16.8平方公里。 在建项目面积6.9平方公里。
51
综合区控规
北港区控规
产业区控规 皇城山公园控规
公共港区控规
内湾修造船控规
长兴岛控规及已批项目的问题汇总: 1、部分大项目招商的重要性对总体规划布局有突破; 2、已编制的控规对总体规划有突破; 3、石化产业区与综合产业区之间、综合产业区与南北城区之间连片发展, 对上版总规的生态绿带及十字绿轴有破坏。
科技研发、商贸及信 息服务业、旅游
知识经济主导阶段
绿色产业:
生物医药、替代能源、 新材料、新技术…
39
长兴岛 交流岛
Size forecast
•4.1人口规模预测 •4.2用地规模预测
40
上版总规预测规模
(1)基数选取:制造业产业人口 (2)预测方法:类比近域同等城市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人口构成情况 (3)参照系:瓦房店市区 (4)预测过程
1、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组成部分有望纳入国家战略; 2、辽宁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设立“辽宁省特别经济试验区”; 3、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规划将长兴岛定位为船舶工业聚集区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4、大连港口总体规划远景将长兴岛做为大连港发展的又一个重心,承接21世纪大连市港口发展的需要。
37
3.5城市发展战略—“东联、北强、南优”
跨越 成长 完善
北强
结构优化 集约挖潜 做大做强
南优
结构完善 层次提升 生态最优
38
东联
资源共享 区域整合 突破瓶颈
3.6产业发展
劳动密集主导阶段
资本密集主导阶段
长兴岛
技术密集主导阶段
临港工业: 船舶修造、石油化工、 装备制造、精品钢材
现代服务业: 港航物流
限建区面积约 90.55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27.76%
已建区约47.14平 方公里,占总面积 的14.45%。
适建区面积约 103.73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31.80%。其中 已批未建用地约 16.80平方公里, 剩余可建陆域用地 约86.93平方公里。
49
上版总规规划结构分析图: 按照“港、区、城”三大功能单元相协调的思路,总体上呈现出
劳动力需求法
24—30
50—63
1地承载力法
—
—
200—210
经济承载力法
23
61
—
综合分析,确定长兴岛近远期人口为:
2012年,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20万人;
2025年,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60万人;
远景,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可达到165万人。
46
4.2用地规模预测
远期规模预测:
结合远期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规模,取制造业人口基数为8.7万,预测2020年临港新城二次产业 人口为10.6万,就业总人口达到28万,以1.8为带眷系数,城市总人口50万。
41
4.1人口规模预测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人口规模预测采用四种方法:
预测方法 近期人口(万人) 远期人口(万人) 远景人口(万人)
(1)近期(2012)
近期人口规模20万,考虑到现状人均占地指标过高,结合实际建设 及产业招商情况,确定近期总建设用地约为45平方公里,人均225平方 米建设用地标准。
(2)远期(2025)
规划远期长兴岛城市总人口将达到60万,综合考虑确定远期用地规 模约为71平方公里,人均118平方米建设用地标准。
1996年以前瓦房店市区三次产业人口构成比例基本保持在5:38:57,其中制造业人口占二次产业人 口比重基本保持在80%。
近期规模预测:
根据这一规律,以3.5万为长兴岛近期制造业人口基数,预测2010年长兴岛二次产业人口为4.4万 左右,总就业人口为11.6万。以1.5为折减带眷系数,按照折减系数预测的总人口为17.0万。
05年版《长兴岛港城总体规划》:区域性深水港,新型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 和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港口型工业城市。 《大连新时期城市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发改委):大连市重要的临港工 业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 重要节点。城市发展主要是为临港工业区服务,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中等规模 的生态型工业城市。
• 一、“侧翼+尽端” 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