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例研讨情况记录

课例研讨情况记录

其三,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既有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概念的练习,也有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圆的周长的练习,还有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振兴:
高老师能很好的驾驭教材,突出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首先从分一块巧克力的情景,激发学生分东西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想办法分巧克力,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分,教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就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最后学生说,分成两半,但是两半,有什么要求,要一样大小,接着教师顺势导出要平均分,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出现分数,体现了分数的实际需要性,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但这样做,我觉得也有点不足的地方,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了局限,教师可以多说一说生活中其它的例子,让学明白所有的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总结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接着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种纸质的图形折出该图形的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现了新课标中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的重要理念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课例研讨活动记录
单位
学科
主持人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时间
齐家务小学
数学
李振兴
12
10
2018.4.27
研究主题
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授课人
高莎莎
授课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圆的周长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是以行政组划分、从前往后一字排开,学生都面向黑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很不方便,因此有时讨论也是流于形式或干脆不让学生讨论,而高效课堂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班级分成六人左右小组若干个,每个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既便于相互交流又便于管理。
2.确定评价、分析和研究的视角和重点,进行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
3整理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结果,对课堂教学全程记录材料进行再分析;
4.提炼课例主题、寻找理论支撑,形成观点或认识;
5.从材料中选择典型部分,将观点与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文本;
6.文本修改完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主动获取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具体有以下特点。
孙婷婷:
高老师《圆的周长》整个教学设计闪光点是注重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知识架构。体现在:
小组合作活动环节,通过量学具有关圆的直径、周长,求周长与直径的比,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在填表过程使学生经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倍数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对圆周率的得出有了实践性的体验,自然导出有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首先,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引出圆的周长。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及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来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这不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的理念,同时,也为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指明了方向。
其次,在新课教学时,突出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圆的周长及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中去,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堂氛围相对轻松愉快,师生配合和谐默契,整节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会觉得数学课堂的枯燥。
刘丽娟:通过学习高老师《圆的周长》这堂课,令我感触颇深,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们主要想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力求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从整体上先了解新的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找出来,做好课堂上解决一些问题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课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同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能掌握的简单的知识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说,对于那些比较难理解的或者容易出错的知识可以重点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怎么样组织好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不等于“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了。通过实践与反思,我们意识到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




1.主题之下选择一节课,组织观课活动,记录课堂教学全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