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六单元

大学语文-第六单元


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
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
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 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 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 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
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
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 巨著《齐民要术》。
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 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 腥气的盆,则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 肉的炭,则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 的水,则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 当;捣得大细,成了绿色的粉末,则捣碎不当; 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则烧煮不当;夏天才 喝,而冬天不喝,则饮用不当。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 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 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 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 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 有《陆羽自传》。
参考译文:
禽鸟有翅而飞,兽类毛丰而跑,人开口能 言,这三者都生在天地间,依靠喝水、吃 东西来维持生命,可见喝饮的作用重大, 意义深远。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 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 除瞌睡,则要喝茶。
我写这本书的原意,是给家里(从事农业) 的少年人看的,不敢让有见识的人看到, 所以我记录时叮咛自己要交待周到,指导 恳切教诲,对每件事都直接了当地陈述说 明,不推崇浮夸的言辞。请读者不要见笑。
这是本书作者贾思勰的自序。序文旁证博 引,充分论述了农业生产成果重要性,表 明了编写《齐民要术》的目的、意义等。 这里选录的是序的最后一节,论述了本书 的取材标准和写作范围以及阅读对象。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 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 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 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 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 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 圣”,祀为“茶神”。
《茶经》·六之饮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 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 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 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 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 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 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 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课文简析
《齐民要术》记录的“饼”,种类多、制 法细、资料全、实用性强。因此,研读 《齐民要术》中“饼法”篇,对于系统地 了解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的饼的种类、制 法、食风食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 实用意义。《齐民要术》既是魏晋南北朝 及其以前饼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又对后世 饼食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推动作用。
属于珍贵鲜美馨香的茶,(一炉)只有三 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 人,就舀出三碗传着喝;达到七人,就舀 出五碗传着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数 (意谓照五人那样舀三碗),只不过缺少 一人的罢了,那就用"隽永"来补充。
参考文后注释阅读课文,理解疑难词语。
第一篇参考译文:
现在我从古今书籍中采集了大量材料,又收 集了许多民间歌谣;询问有经验的老农,再 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 酱的制作结束。凡是与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 东西,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 术》。共九十二篇,分为十卷,每卷的前面 都有目录。文章虽然烦琐,但阅读还是很方 便的。
还有些“五谷”、“果蓏”这些不是中国种植 的东西,也把名目留了下来;它们的种植方法, 却是没有听说过。丢掉生产的根本大计,却追 逐琐屑的利钱,这是贤明睿智的人所不肯做的; 由一天的暴利富足来补终年的贫困,正是挨饿 受冻的起源,因此经营商业之事,就空缺着不 去记载。花儿草儿看上去美观,但只是在春天 开花,秋天没有可利用的果实,正像是相当于 是空洞虚假的东西,没有留存的价值。
农耕记忆
《齐民要术》两篇
《齐民要术》简介:
《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 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 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 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 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 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 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牛角,钻四五个 孔,仅能让韭叶通过。取两段新织的细绸,每段一尺 半见方,按牛角大小,剪去丝绸的中心部分,再将牛 角缝在绸上。(用钻子在牛角上钻孔,密密地缝好, 不要让粉漏出。用后洗净,藏好,可用二十年。)用 丝绸裹好和好的粉,捏住四角,放在开水上面,将粉 捏出,煮熟,用肉汤浇。如果放在酪中或芝麻捣烂煮 成的饮浆中饮用,就像玉色一样,吃起来,细腻黏软, 与好麦面没有区别。(又名“搦饼”。准备放在酪中 吃的,直接用开水烫粉,不要用肉汤浇。)
啊!上天孕育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 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住的是房屋, 房屋构造精致极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的 精美极了;饱肚子的是饮食,食物和酒都精美 极了。(而饮茶呢?却不擅长。)概言之,茶 的制作有九个难以掌握的环节:一是加工,二 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 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 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 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 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 思等人都爱喝茶。后来流传一天天广泛,逐 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于极盛。在西 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竟是 家家户户饮茶。
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 因此才有砍茶、熬茶、烘茶、捣茶四种方式。 把茶放到瓶缶中,再用开水冲灌,用这种方法 泡出来的茶叫做“痷茶”。也有人用葱、姜、 枣、桔皮、茱萸、薄荷等,与茶一起反复熬煮, 或通过茶汤沸扬而使茶汁滑腻,或通过熬煮而 去掉浮沫,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 但这种习俗却至今流行不止!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 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 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 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 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 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 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 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 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 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 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 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 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 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 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 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 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 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 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 面的生产知识。
饼法(节选)
参考译文:
作粉饼的方法:将煮好的肉饼汁,趁汤沸 时和精粉。(如果用粗粉,饼脆却不好吃, 不用热水和面,则面生不能吃。)和成像 作环饼的面一样,先和硬些,用手用力搓, 使面变得极为熟软。然后再用肉汤浇,使 它特别稀,以致可以拿出。割一片像匙面 大小的牛角,钻六七个小孔,仅能容粗麻 线通过就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