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 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 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翠亨村。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后改 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 化名中山樵,“中山” 因而得名。
阅读教材p79页学思之窗
(1)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清朝专制统治是中国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 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 束清朝专制统治。 (2)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 ,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 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11月,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 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 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 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材料一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 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 的国家。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即满州贵族。” 材料三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交集(同): 反帝反封建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补集(异):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课后学习延伸
•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对封建 军阀统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 雨之处,故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 它仍然主述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 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 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结果:失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一 1895年~1901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 ,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不仅原来较好的上 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 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 的总额只有680万,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 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奔走革命—— 1894年成立 “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因泄密而失败,被迫流亡海外。 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同盟 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 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 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揭 开了序幕。
请思考:材料中的“鞑虏”指什么人?民族革命 的目标是什么?
满洲贵族;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族贵族即清朝的统治。
民族主义(前提)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 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革命派 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 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 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 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 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 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是资产阶级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土地为中心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
内容: 核定地价涨价国民共享 进步性: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 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 锐观察 局限性: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 基础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失 败
这十三年来,政治 时代呼唤革 上、社会上种种黑 命的理论 暗腐败,比前清更 甚,人民困苦,日 甚一日……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发展
观世界
攻打冬宫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 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 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评价三民主义
• 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 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 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 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 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考察西方,丰富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 府”的口号
1895年广州起义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 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的范畴。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 三 三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大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 民 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与手段。 政 核 心 主 义 策
政策原则 纲领、奋斗目标 方法、手段
适 应 其 需 要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主观因素
材料四: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 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 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 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创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少年壮志 ——1879年,前往美国 檀香山。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医 院学习。在此过程中,看到了清 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 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启发他改良 祖国的愿望。1894年,甲午战败 后,曾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 治、拯救中国的建议,受到冷遇。 从此,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 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中国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知道是 哪三次吗?与哪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提 出哪三大理论?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站 富 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3、内容
旧三民主义 民 族
推翻清朝 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力
新发展 明确反帝 民族平等 突出权利 的广泛性 节制资本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失败而告终。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 民党。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宣言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 么变化?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客观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主观原因: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主权利的渴望。 局限性: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 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 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 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 以可乘之机。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材料一:……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 材料二: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问题——以
通过核定地价,逐步限制和削弱 地主阶级,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材料三: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以实现平均地权。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 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活 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③都以民权为核心; ④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⑤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区别: ①“新”在反帝,提倡民族平等 ② “新”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反帝反封相结合 ③ “新”在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扶 助农工相结合
民 权
民 生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国民共享
新三民主义“新”体现: 1、内容新:
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国主义 新的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新的民生主义: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 其田”的主张,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