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剪羊毛》教学设计

音乐课《剪羊毛》教学设计

《剪羊毛》教学设计
柯艳华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剪羊毛》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

歌曲为4/4拍、AABA结构。

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

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

教学目标:
1、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旋律,感受劳动的快乐,对澳大利亚有初步的了解。

2、能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练习八分附点和八分休止节奏型,较准确地演唱旋律。

3、尝试用竖笛吹奏,初步掌握本曲的指法。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旋律,进一步感受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欣赏悉尼歌剧院图片,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同学们对澳大利亚有初步的认识)
二、新授
(一)聆听
1、播放工人剪羊毛的劳动图片,让学生了解工人的劳动场面,体会劳动者的心情。

2、简介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

3、播放《剪羊毛》,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4、听旋律,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划分歌曲结构(AABA)
5、再听旋律,感受歌曲旋律(八分附点)特色,表现了人们剪羊毛时动作干脆利落,使
整首歌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二)学唱旋律。

1、拍打第一乐句节奏型,再把音高加进。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复练习这两
个乐句的旋律,直到掌握。

2、边唱旋律边加入剪羊毛动作模仿,体会劳动者愉快的心情。

3、学习第三乐句。

掌握休止符
4、第三句加入(lu\lv)发声练习。

5、完整演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学习歌曲,适时解决学生的演唱中出现问题,用听觉感悟音乐,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入体验,逐步提升,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体验,解决本课难点。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竖笛吹奏
1、听《剪羊毛》器乐合奏曲
2、吹音阶,巩固指法
3、自由练习吹奏
4、尝试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吹奏,激发学生的吹奏兴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