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7-(下)_教学规律、原则与教学方法
07-(下)_教学规律、原则与教学方法
“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它们设想得多么精巧, 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俄国∙乌申斯基
教育学
案例:格林童话《灰姑娘》
通识课
问题1: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 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 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 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第四节 教学的原则
●教学规律是客 观存在的,需 要不断地实践、 总结、发现规 律。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 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 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理论 探讨的总结,属于主观性的 东西。
原则、规则、方法
1、马走日,象走田 2、研读棋谱,弄明白每一步是怎么走的 3、公平 4、将、帅只能在王宫内水平或垂直移动
教育学
内涵界定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开展教 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行 动准则。
教学方法:师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 中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 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教育学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依据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 依据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 依据科技发展水平和学生年龄特征
政治、思想品德、马哲、语文、数学、 物理、生物、地理、历史等对人的不同 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三)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 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受一定思想的支配, 有一定的目的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及思想状况, 正确的加以鼓励,错误的加以纠正,以 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第七章(下)
——教学规律、原则与教 学方法
教育学
第一节 教学规律
一、规律 “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
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研究教学规律,揭示教学过程内部的必
然,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辨证统一
(3)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要在教学中 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辨证统一规律
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儿童中心论(杜威)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互动、共 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学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美国布鲁纳基于心理学提出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制约
教育学
教学原则体系
“教学原则体系”:指深化与优化教学工作 所要遵循的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若干 条原则所组成的完整统一的系统。教学原 则体系构建如下: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教育学
*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孔子:学思结合、学而时习、因材施教 学记: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 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意译】优良的教育,是在不良行为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来 防范,这叫做“预防”。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教育,叫做 “适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循序进行教学, 叫做“顺序”。使学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就叫做“观 摩”。掌握和运用这四种教学规律,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原 因。
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指导实践中获得 验证这样两个飞跃过程。 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这一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认规律性。
学生学习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 接经验的辩证统一关系
(1)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以系统的间接经 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在一定的政治 路线和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 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工作的。 不管教师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总是自觉 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政治立场和道德标准 去影响学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2)各门学科都包含着丰富的教 育内容。
任何学科教学内容的选编,都是一定的 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思想 性的教学内容是不存在的。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守时!
通 识 课教育学
问题2:
老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 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呀!
学生: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 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启发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巩固性原则 ……
教育学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基本要求
(一)知识:先进、准确、反映客观真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师说》
(二)态度、方法、形式、过程:科学、严谨、认真
“师者,人之模范也”——汉代∙杨雄
(三)充分发掘和发挥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四)熏陶感染学生,以此加强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
一步。
[原则](principle) 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2、指总的方面;大体上。 [规则](rules):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
的制度或章程 [方法](means)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
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即解决问题之道
教育学
第二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内涵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教学原则体系
(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
识如何,是否自觉,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 时都客观地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 方法论的影响,受到一定意识形态、伦理 道德观念的熏陶,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教育。
(1)教师的人格具有育人性。
规律; (三)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的规律
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或已知的真理,主
要指理性知识、书本知识。 直接经验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 任何认识的完成都要通过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