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本章重点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4)、按照学生认识活动形态: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3、选用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方法利弊、教学风格。

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改革:(1)、发现式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时,教师只提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工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2)、程序教学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该方法主要特点是把教材按严格的逻辑条理化,编成程序,然后让学生按程序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学习的目标。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所谓信号纲要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

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勾勒重点知识,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整体。

在各科教学中都适用。

(4)、非指导性教学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提出。

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学习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创造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在真实情感的师生交往中使学生产生移情性理解,达成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

2、发展趋势:取向多为化、发展多样化、运用综合化、手段现代化。

复习与思考1、答:(一)、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主要包括:(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二)、我认为教学当中还应遵循:(1)、师生协同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

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2)、积累与熟练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3)、反馈调节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4)、教学最优化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答:(1)、教师出示画着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彩色图画,问学生小壁虎借了几次尾巴,此处运用了直观性原则;(2)、教师鼓励坐在后排的一个较为胆小的孩子回答问题,后还引导全班对该生鼓掌表扬,此处运用了因材施教原则;(3)、教师提问学生从哪里看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讲话很有礼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此处运用了启发性原则;(4)、教师鼓励学生向有礼貌的小壁虎学习,做到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运用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3、答:①、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②、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4、答:(一)、小学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有: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方法利弊、教学风格。

(二)、①、《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采用直观性原则(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激趣导入)导入课文的学习。

②、《分数的比较》:1、复习旧知,同分母异分子分数的比较,导入新课,采用巩固性原则;2、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小明看了五分之二,小红看了四分之二,提出问题,谁看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性原则;3、教师引导方法,学生独立写习题,巩固新知,采用巩固性原则。

③、1、复习旧知,提问学生植物的根、叶的作用,采用系统原则,引发学生思考植物茎的作用,采用启发性原则,导入新课;2、出示植物茎的图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茎的作用,采用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3、实验设想,自主探究,采用直观性原则。

5、教学实录:师:翻到52页,集体朗读《这个办法好》(学生齐读课文)师:(学生读完课文后)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主人翁是谁?生:讲的是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主人翁是毛泽东。

师:好,看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个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学生1读第一自然段)师:好,老师现在问一个问题,在第一自然段里哪些词语可以体现毛泽东小时候热爱劳动?生:放牛、砍柴、捡果子师:好,这些词语体现了毛泽东小时候热爱劳动。

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学生2读第二自然段)师:很好,在这一自然段里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他在思考怎样才能在天黑之前完成放牛、砍柴、捡果子这些任务。

师:很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他的办法是什么?生:分组!师:那么他是怎样分组的呢?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3: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果子。

师: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分组工作做得怎样?生:放牛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的砍了很多柴、捡果子的捡了许多果子。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啊?生:好!师:好在哪里?生:放牛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的砍了很多柴、捡果子的捡了许多果子。

师:所以是大家的功劳,大家都有参与劳动,这就叫分工合作。

对不对?生:对!评:这节课教师主要用了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挺好的,能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心思想。

还可以采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现场做一个小小的手抄报,要有文字和画,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

以此机会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际性。

各小组对第八章内容提的问题第一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一、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敢于提问。

首先,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质疑权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多说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三、善于评价、激励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四、适时巧拨妙引,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善于质疑五、注重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二组:根据我区教育状况,在教学中还可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答:①开放性原则。

不给学生下绝对的定论,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体验。

②自主性原则。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善于抓住有价值的课题,产生生动而又有意思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③实践性原则。

不要空想主义,放手让学生敢想敢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体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理解。

第三组:小学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有困难第四组:如果你是老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教育会诊”或心理测试等。

(2)、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

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