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教研室:刘志跃
内蒙古医学院
1
发热
Fever
第六章
发热
Quiz:
1. How many is our temperature?
2. Why is it 37℃?
(1714 ,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GE)
(1742 ,Anders Celsius,Sweden)
3
4
Temperature (℃)
Metabolic Rate
(%)
5
Temperature (℃)
Energy Consumption
(%)
6
Temperature (℃)
Metabolic Rate (%)20406080
Energy Consumption
(%)
10 20 30 40 50
人体体温的进化选择
第六章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
二、发热的病因*
三、发热的发病机制**
四、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
五、热型及影响发热的主要因素
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
8
一、发热的概念
37℃l ℃致热原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0.5℃
过热
9
10体温升高
生理性体温升高: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过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 上移相适应被动性体温升高
体温超过SP 水平
图6-1 体温升高的分类(SP :调定点)
二、发热的病因
(一)发热激活物的概念
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的统称。
内生致热原EP
11
(二)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特性
1.感染性因素(外致热原)
(1) 细菌及其毒素
12
13
(2) 病毒
流感病毒致流感爆发
血凝素
(3) 真菌
14
(4) 螺旋体
(5) 疟原虫
15
2. 非感染性因素(体内产物)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16
(2) 致热性类固醇
(3) 致炎刺激物
(4) 组织损伤和坏死
17
三、发热的发病机制
三个基本环节。
18
(一)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
内生致热原是指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一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致热物质。
19
1. 能够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
EP = 发热激活物+ 产EP细胞①单核-巨噬细胞:
20
②肿瘤细胞:
③其他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21
2.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
22
1) 白细胞介素-1
23
2) 肿瘤坏死因子
24
3) 干扰素
25
4) 白细胞介素-6
26
3. 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27
28LBP LPS LBP
sCDl4激活
细胞信号
转导过程R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LPS LBP LPS
☆单核巨噬细胞
LBP LPS LBP
激活
细胞信号
转导过程mCDl4LPS LBP LPS
Toll-like receptors(TLR)
30
(二)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1. 体温调节中枢
•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等
•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
31
2. 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可能途径
1).
2).
3).
32
3. 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
信使
33
1)正调节介质
(1) 前列腺素E (PGE) or 花生四烯酸?(AA)
(2) Na+/Ca2+比值
(3) 环磷酸腺苷(cAMP):
EP→下丘脑Na+/Ca2+比值↑→cAMP↑→SP上移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双向作用
(5)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34
35Body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Quiz:
1.How many can our the highest body temperature reach in fever?
2. Why can’t it reach 100℃in fever ?
36
2) 负调节介质
热限(febrile ceiling):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特定范围以下的现象称为。
37
(1)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2) 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
38
(3) 膜联蛋白A1(annexin A1):
39
(三) 调节性体温升高
及发热的时相
↔
40
三个时相
41
1. 体温上升期(寒战期)
* 热代谢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不断↑。
SP↑
原体温与之不符
皮肤BV收缩
皮肤血流↓
皮肤苍白
皮温下降
代谢率↑↑
肌肉收缩寒战
刺激冷感受器
CNS
畏寒
交感神经
传出冲动
立毛肌收缩
关闭汗腺
“鸡皮”
皮肤干燥
散热↓
产热↑
42
43
2. 高温持续期( 高峰期)
* 热代谢特点:皮肤BV 舒张皮肤血流↑自觉酷热刺激热感受器CNS 代谢率↑畏寒、寒战停止POAH 水分经皮肤
蒸发较多
皮肤和口唇干燥体温↑≈
新SP 水平散热有所↑
产热维持↑散热产热,体温↑≈新SP 水平高水平皮肤发红皮温增高
44
3. 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 热代谢特点:代谢率↓皮肤BV 扩张↑
SP ↓至正常原血温高于SP
发热激活物消失
EP 及发热介质清除散热>产热,体温不断↓至正常。
POAH 发降温指令散热增强产热减少易致脱水、循环衰竭
皮大量出汗
四、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一) 物质代谢的变化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45
1.糖代谢
2.脂肪代谢
3.蛋白质代谢
46
4.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47
(二) 生理功能变化
1.中枢神经系统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不适、头痛、头晕、嗜睡,呈病态表现(sickness behavior)。
48
2.心血管系统
发热时,体温每上升1℃,心率约增加18次/min(1°F,增加10次/min),儿童可增加得更快
49
3.呼吸系统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