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课后习题生态部分

高中生物课后习题生态部分

课后习题生态部分P63一、基础题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2.假如要调查-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3.下页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二、拓展题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你认为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还会升高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调整吗?P69一、基础题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吗?2.20 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人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数量自1915年至1943年的消长情况。

(2)从1915年到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二、拓展题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放养多少鱼而困惑:放养密度过大,鱼竞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放养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查阅有关书籍或网站,如www /fishery/tech/等。

P77一、基础题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假设种群A捕食种群B。

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种群数量都达到最大值。

这时将屏障撤掉。

预期两个种群的数量可能会怎样变化?请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二、拓展题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

2.“螟蛉有子,蜾贏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P82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4.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片森林。

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

请参照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描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大致过程。

二、拓展题1.收集你所在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图,比较湖泊、沼泽或林地的今昔面积,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外来物种人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水葫芦(凤眼莲)疯长是大家所熟知的实例。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P85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判断(1)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2)“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3)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4)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5)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2.选择(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3)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3.连线用连线将左列中各概念分别与右列中最相关的现象或事件相连接。

物种丰富度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迁入率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种群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不得不让出已占据的领域竞争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演替一周内飞人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种群密度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4.画概念图在下面的空白框和问号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二、知识迁移1.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见下图所示)。

(1)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的种群密度有何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2.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柳等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三、技能应用.下图所示为某校园的草坪。

如果要让你估算该草坪上蒲公英(绿色小点)的种群密度,你应该选择下图中哪一个方形区作为整个蒲公英种群的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呢?请解释你选择的依据。

倘使多取几个样方,怎样做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四、思维拓展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1.试分析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对农民的收入会有影响吗?3.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再过30年,稻田群落还会发生什么变化?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

你认为这是人类的创造还是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回归?P92一、基础题1.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 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什么?(2)近海水域水深为多少时,生产者的数量最多?(3)生活在水深100 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主要是什么成分?2.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3.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二、拓展题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吗?P98一、基础题1.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 c、d表示)。

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aB. bC. cD. d2.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 c之间的关系是: ()A. a=b+cB. a>b+cC. a<b+cD. c=a+b二、拓展题1.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2)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2.将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方糖就会立即溶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溶解在水中的方糖还能再自行变回原来的形状吗?为什么?一类名叫硅藻的小生物,生活在水中。

它们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硅化物制造自已绚丽精致的外壳,而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硅化物的含量极为微少,仅有百万分之几,这远比方糖溶解后水中的含糖量低得多。

硅藻依靠什么力量筑造自己的精美小屋呢?通过这一实例,你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104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1)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3.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异化作用4.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为什么?二、拓展题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P108一、基础题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1)哺乳动物的体温;(2)鸟类鸣叫;(3)红外线;(4)萤火虫发光;(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电磁波;(7)昆虫发出的声音;(8)昆虫的性信息素;(9)植物开花(10)蓟的刺(11)紫外线(12)蜜蜂跳舞二、拓展题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

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需要至少答出三项。

)P112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2.地球上有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1) 森林生态系统; (2) 草原生态系统;(3)荒漠生态系统; (4) 湖泊生态系统;(5)苔原生态系统; (6) 农田生态系统;(7)果园生态系统; (8)海洋生态系统;(9)池塘生态系统; (10) 湿地生态系统;(11)人工林地生态系统; (12)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较弱的是();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恢复较慢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