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冲刺专题 远古时代 课件(共21张PPT)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冲刺专题 远古时代 课件(共21张PPT)


思考题
• 1. 如何认识中国的古史传说及其意义? • 2. 如何认识中华文明西来说? • 3.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有何学术贡献? • 4. 如何理解文明起源的基本要素? • 5. 如何认识苏秉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对中华文明
起源研究的意义?
—— 苏秉琦
中国文明是一个两河领域文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走过了一 条由大体上是平等的多元一体到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再发展到 多元一统的道路,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 古代文化的整体结构是一种向心的超稳定结构,是中国文明得以连续 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早期文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对东北亚、东 南亚的传播与影响,加速了那里的文明化进程。此后各地之间的文化 交流日益发展,各民族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形成了一个不 同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圈,或者称之为东方文明体系,而这个文明 体系的摇篮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 最主要的以西亚两河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东亚两河领 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东方文明。这是两个文明体系,这两个文明体系 本身的发展和相互关系,便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四、苏秉琦与考 古学的文化区系
类型理论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约一万年以来,中国六个主要区域大致都经历了古文化、古城、 古国的发展历程,后又从古国发展至方国,最后汇入到中华一统的帝 国的三个国家发展阶段。其中,燕山南北地区的发展过程最早,约在 距今8000年开始了由氏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到距今5000年前进入古 国阶段,即传说时代中的黄帝时期,到距今4000年前进入方国阶段, 距今2000年前汇入帝国。这是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典型意 义、原生型的国家发展模式,又称北方型。中原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 年前开始了由氏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到距今四五千年间,吸收北方、 东方、东南方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在治理洪水过程中,进入古国阶 段,其中在晋南形成了传说时代中的尧舜时期的“中国”,是第一个 “中国”概念的发展阶段;到距今4000年前进入方国阶段,即夏商周 三代,是第二个“中国”概念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 过程中次生型的国家发展模式,又称中原型。秦汉统一帝国解体后, 经历了古国、方国的北方草原民族,如鲜卑人、契丹人、满族人先后 入主中原,建立了北朝、辽、清帝国,结束了自秦汉统一中华以来筑 长城、设重防,把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对立起来的格局。这是中 国国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续生型的国家发展模式,又称北方草原型。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
二、中国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1.中国的古史传说 (1)盘古开辟天地与女娲造人 (2)“三皇”传说:伏羲氏、神农氏较为确定,另一位则有女娲、
燧人氏、祝融氏等多种说法。 (3)“五帝”传说:“五帝”传说与组合非常复杂,其一是黄帝、
太昊、炎帝、少昊、颛顼(此说结合五方观念,黄帝居中,太昊居东, 炎帝居南,少昊居西,颛顼居北);其二是黄帝、颛顼、帝喾、尧、 舜(按时间先后排序,《史记·五帝本纪》持此说)。黄帝始终为五 帝之首,通过武力征伐(平炎帝、蚩尤),成为天下共主,反映了中 国的“英雄时代”。
—— 严文明
主要参考书目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 李济: 《中国文明的开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夏鼐: 《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 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 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中国民族由来论 》(1866)
《古代中国文化西 源考》(1894)等
中国文字来源 于巴比伦的巴 克族,宗教、习 俗、传说等相似
巴比伦的楔形文 字与中国文字相 似
印度说
(法)哥比诺
《人类种族不平等 论》(1853)等
中国文化由印度 首陀罗人传入, 盘古即印度民族 迁入河南时的酋 长
《摩奴法典》的 记载(白种人造 文明)
中国学术界对西来说的反应
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 期中华文明都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华文明吸收 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外来文明也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 但是外来文化从没有改变中华文明的本土特色。随着考古 发掘,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自 元谋人开始的各个时期的人类化石,也有大量旧石器时代 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各地文化成序列发展,自生因素 一目了然,如果再要说中华文明是外来文明是毫无道理的。
西侯度
华南地区
西南
东南
元谋
100
旧石器 小长梁
50
早期
蓝田 观音洞 和县龙潭
周口店

10
匼河
5
中期 许家窑 丁村 岩灰洞
东海大贤
1.5
晚期 峙峪、虎 下川 富林、穿 庄
头梁

元谋人上、中门齿 北京人头盖骨 Nhomakorabea周
旧石器时代
口 店




丁 村 三 棱 尖 状 器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②打 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③打破古 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金
世界的观念。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三、考古所见之中华文明起源
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年代 万年
200
文化分期
华北地区
周口店系 匼河系统 统
专题 远古时代
一、观中点 华文主要明代表 西来提说出时间
主要内容
主要论据
埃及说
(德)基尔什尔 (波)波因谟 (法)胡爱 (法)得基涅
《埃及谜解》( 1654)
《古代商业航海史 》(1716)
古代中国人是埃 及人的后裔,中 国文字从埃及传 入而后发生变异
中、埃文字皆为 象形文字
巴比伦说
(英)且尔曼 (英)拉古柏利 (法)皮奥 (日)白河次郎
在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概括为: 超百万年的文化传统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国家起源与发展的三 种模式涵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其中,古国阶段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奠基,距今四五千年间最为明显;方国阶 段是夷夏关系互为消长的时期,而最后终于达到多元一体格局相对稳 定的共处关系;中华一统(即帝国)阶段把前段格局在政治上巩固下 来,并不断得到加强。
承认晚于仰韶的马厂期的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相
近,在河南及甘肃仰韶时代,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另外的
种族参加了陶器的制作,精美的彩陶以及其他陶器说明, 在仰韶初期中国人就是陶器的主人。
中国学术界对西来说的反应
1.支持者:章太炎、刘师培 目的:借以宣扬中国的民族主义
2.反对者: 何炳松、缪凤林 理由:西来说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物
技术是从中亚传入的,因此中国文化亦有可能是从中亚传
入的。

安特生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曾经非常流行。但是随
着中外考古学家对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年代
学方面的革命性发现,“仰韶文化西来说”基本被推翻, 有关中国文化起源的认识已经远远比20年代更清楚更进步 了。

安特生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一书中,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严文明:《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科学出版社,2000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中亚说
(法)巴伊 (法)布芳 (德)李希霍芬
《古代天文学史》 (1775)等
包括中国在内 的各文明出于 同一皇古民族, 位于中亚
中亚自然条件优 越

1923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中华远古之文化》
一文中提出了“仰韶文化西来说”。 他提出,从中亚开
始,彩陶的成品年代逐渐接近当代,说明中国陶器的制作
2.疑古思潮
“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 愈长”。譬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 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 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 出来了,汉以后才有所谓“盘古” 开天辟地的传说,“古史是层累地 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 恰是一个反背。”第二,“时代愈 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第三,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 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 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