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二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事 3、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行 为 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李智鸿
1
自然人的死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灾害的发生
法律 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件 时间的流逝

-------------
事 法 律 事 实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 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民事行为
有效民事行为(民事 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
法律
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行为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 的行为
9
【例四】甲对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 ”。乙拿不定主意,双方约定,乙考虑10天,10 天内乙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5天过去了,乙 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的互易合同成立。因为 甲、乙约定乙的沉默视为同意。
【例五】甲给乙写信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 首饰。你考虑10天,10天后未作表示的,视为同 意”。15天过去了,乙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 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 方式仅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 。
3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
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该 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 味着法律行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 的外在表达或宣示。
意思表示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内心意思
二、表示行为
4
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的行为)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的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之内容) 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①明示、 ②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③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
事实行为
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行为 无因管理行为---2----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的内在意图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过程。它是 旨在达到某种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表达。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没有意思 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如事实行为就不以意思 表示为要件。
第三、现代技术手段的特殊意思表示: 自动售货机 电子商务
10
案例: 1、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张贴栏中公告其 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 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 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05/3/1)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 同可撤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 者之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 合同
区别于其它法律行为
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是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 根本区别,也是民事法律 行为的重要特征。
区别于事实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是 合法行为
区别于民事行为
该行为能否发生当事人预 期的民事法律后果,取决 于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 定,即是否具有合法性。
15
1、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多 方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为要素,排除了事实行 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包括无 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或可变更的民事行为和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
14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 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 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的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是 以意思表示为构成 要素的行为
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5
行为意思
【例一】甲、乙出差时同居一室,甲梦话曰:“乙, 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乙闻言后答曰: “妥”。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在 说梦话,没有行为意思,甲的话不构成要约,乙没 有承诺的资格。
【例二】局长甲对下属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 B首饰”。乙不情愿,但乙患有一种疾病,内心煎熬 时会不由自主地做连续点头状。甲见乙连续点头, 高兴离去。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 的点头不受自己意志控制,无行为意思,不能认定 为推定的意思表示(承诺)。
6
表示意思
甲、乙参加化妆舞会,不时有甲的粉丝找乙签名。 甲也递给乙一张纸,示意乙在上面签字,乙以为甲 索要签名,就在甲指定的地方签字。半月后,乙方 知,甲在纸上撰文曰:“甲、乙约定,甲以A房屋与 乙的B首饰互易”。甲、乙间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 乙在签字时没有订立合同的表示意思,不构成承诺
拍卖会上,主持人最后一次询问:古画50万元是否 有人要买,如果有,请举手。甲此时看见其女友从 门外走来,便举手示意要求她与其坐在一起,主持 人认为甲同意购买该画,问:甲是否必须购买该古 画?
11
12
2、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 (07/3/51)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 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 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 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13
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 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 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7
效果意思
甲给乙法短信:妹妹,我送给你一个好东东 已立即回甲:姐姐,我要了,谢谢你
甲见到路边乞讨的乙,从钱包中准备给予一块钱, 不慎将数张一百元钱大钞同时掉落在乙的乞讨盘中 ,乙欣然笑纳。甲有无效果意思?
8
外在表示,即表现出来的内在意思的外在行为,使无 法查知的人的内在意思进入到社会交往中,从而构成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行为人自己实现自己的意思和与 第三人正常交往的手段。 第一,明示行为 明示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社会交往中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的行为。明示行为又可以分为口头、书面和电子表示 行为。由于口头表述具有瞬时性的特点,缺乏持续性, 所以法律通常仅仅赋予其即时的效力。 第二,默示行为,为“无言语的行为” (1)推定:即在特定的条件下,行为人仅作出一定的 行为,从中可以解释出其具有明确的设权意思 (2)沉默。既行为人的沉默中推知其意思表示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