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ppt课件

充分了解异常运转情况下的生产装置的紧急 处置能力和防护设施的最大防护效能
化工生产中,原辅料和产品大多经管道输送,其中 大多数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其 管材、阀门、密闭材料的选择和管理至关重要
(3)设备维修
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维修时,通常会 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工厂的检修
密闭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制 、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 非常规工作、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炉、 塔、釜、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分准入和不准入两类
①有毒物质
清理装有毒物的槽、罐等设备时,设备内残 留有毒物
在密闭空间进行防腐涂层时,涂料中的苯系 物等有机挥溶剂的挥发
下限的10%,可引起爆炸及火警 甲烷、丙烷、煤气、石油溶剂等
④其他 机械危害——转轴、齿轮等设备 电力危害——潮湿的空间内使用电缆、电线
等设备
被液体或流动固体吞没——水、其他液体、 泥沙等突然涌入,导致被溺
(2)异常运转情况
生产线调试、异常启动、意外关闭以及生产 事故等情况
有毒物质泄露、控制仪器失灵、连锁装置异 常、防护设施不运转等
力 (5)不良体位ຫໍສະໝຸດ 不合适工具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野外作业 (2)厂房建筑和布局不合理:采光、
通风、同一建筑物内的有毒与无毒 作业的布局 (3)作业环境空气污染
(二)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分类
(2)物理因素 ①噪声、振动 ②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
气流 ③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射
频辐射、激光等 ④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 (3)生物因素 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
时间不合理 (2)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视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发电机、除氧 器以及各类蒸气管道——高温
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及其高压线路周围——工频 电场
某大型化工项目生产方式和自动化水平
该工程采用以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为核心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全厂设一个中央控制室,对过程变量进行高 精度的控制;
生产设备以密闭式为主;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管道化、连续性的生 产方式;
生产方式以仪表操作和计算机控制为主,正 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主要对装置进行巡检。
但装/卸料、采样、设备维修/维护等情况下 ,需要人员辅助操作。
3.生产工艺
根据一定的工艺路线,按照工艺、物料和作 业特点,将装置划分成若干单元,以单元为 单位进行识别
例如:氧氯化磷生产过程,以三氯化磷和氯 气为原料,生产氧氯化磷,副产品为氯化氢
轮胎硫化过程中可产生硫化烟气,主要 成分为SO2、CO、H2S、丙酮、异丙醇、 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 庚烷、正己烷以及各种单体等
4.辅助装置 是生产配套的辅助工程,主要为生产装置提
供必要的服务 小型辅助装置——维修车间、化验室等 大型辅助装置——发电厂的化水车间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及职业病
吉林大学 赵淑华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 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因素。
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 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 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方式、接触时间等因素,筛选出主要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识别内容 1.生产物料 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来源 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的名称和用量; 生产物料的杂质成分及含量;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分解出哪些成分及其含量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化学品
5.公用设施 包括给排水、供气、供热、供电、供燃气、
污水处理、空调等 工业循环水——噪声 污水处理——硫化氢、氨 水处理——可能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次氯
酸钠等 供气系统的空压站设备——噪声 供热系统——噪声、高温、燃料燃烧产物等
6.特殊工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安全说明书 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
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
2.生产设备
高温、低温、噪声、电磁辐射和工频电场等
作业人员接触哪些设备、接触时间
例如,某燃气—蒸气联合发电机组的设备运行时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发电机组、水 泵、风机等机械设备运转——噪声、振动
化工设备和管道中残存易燃易爆、有毒的化 学物
国内外很多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多在停车检 修或在运行抢修作业时发生
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项目(40万 吨/年汽油改质装置)加氢车间在实施焊工 作业时,罐体发生闪爆
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其来源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①有毒物质 ②生产性粉尘
IDLH(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concentration)
②缺氧——窒息 耗氧化学反应:焊接、切割、发酵 置换: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气相冲洗时的残留 表面吸附:氧气被多孔表面吸附,如潮湿的
活性炭 ③易燃、易爆 密闭空间内有易燃气体,并且浓度超过爆炸
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 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 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作业 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前提。
危险性识别:未知的和新的职业病有害因素
存在识别:已知和确认的职业病有害因素
(一)原则 1.全面识别、准确无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根据来源、数量、分布以及危害特征、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