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课件

检测目的分类
• 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 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
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评价检测
• 预评价 • 控制效果评价 • 现状评价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连续采 样3个工作日,包括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 允许浓度:一个工作日有害 浓度最高时段采样,连续3个 工作日;
1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利用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等方法制成的便携式 直读仪器的工作现场快速检测。
CO/CO2 (国标)采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
物理因素除振动外,多以场的形式存在,如声场、电 磁场、热辐射场等,除高温外物理因素的产生和消失和生产 设备的启动和关闭是同步的。故物理因素的检测采样便携式 现场直读仪器检测。
员签字确认
记录单应保存完整,作为检测报告的溯源依据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实验室检测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采集样品的交接 采样记录单交接 样品编号和保存 实验室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 质控数据计算; 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 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 数据处理结果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委托单位包括:企业客户、评价机构、行政机关等
16
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
了解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劳动者接触状况, 正确选择检测点、检测对象、检测方法和检测时机, 检测前对现场做卫生学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检测。
17
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内容
被检测单位概况: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 划分、工作班制等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所有物质的种类、数量、纯 度、杂质及理化性质等
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设 备种类、数量及布局
18
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内容
劳动者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量、工作地点停留时 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频率及持续时 间
有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算浓度, 必要时可做预检测
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事故性检测:
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
9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现场检测 • 检气管法 •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 物理因素的现场
10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检气管法 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 装在玻璃管里,抽气后通过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 引起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和色柱长度和标准比 对做定性或定量检测。 可以检测10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非标准方法)
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 沟通。
20
工作程序
检测前准备
确定检测人员,各自分工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电力充足、计量证书是否过
期、有无防爆认证 需要校正的设备是否校正(泵的流量和噪声现场校正) 采样介质(滤膜夹、吸收瓶、采样管等)是否质量完
好,数量充足(注意添加空白样和校准专用样) 现场检测记录单是否充足 必要的个体防护是否齐全,样品及仪器运输过程的安
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检测概念 工作程序 相关法规与标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定义 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 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 危害因素的统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种类
10大类115种
全防护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现场检测
出于安全考虑,现场每个检测小组至少三人,其中必须 包含一名被检测单位的安全陪同员
正常生产状态下检测 检测前再次观察工作现场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 确保现场检测和采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记录现场检测和采样的详细信息和数据 记录单要由至少两名检测人员和一名检测单位的陪同人
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日常检测:
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进行日常、定期的检测。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 日检测一个工作班;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一个工作 班内有害浓度最高时段采样;
7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监督检测: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测。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 行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代表性的 采样点,一个工作班内有害浓度最高时段采样;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定义:
利用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识别、检测、鉴定危害因 素,掌握其性质、强度及时空分布情况,评价是否符合 职业卫生标准,为危害因素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按照危害因素分类
•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射频辐射、紫外线、 激光等
• 化学因素:粉尘、毒物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报告编制
检测工作的最终产物,既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也 是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的总结,一旦签 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
必须保证报告中相关信息和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 检测报告内容应清晰整洁,便于查看。
工作地点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使用 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情况
19
工作程序
检测方案制定
物理因素现场检测(GBZ 2.2、GBZ/T189) 化学因素样品采集(CO/CO2为现场检测)
根据GBZ1、GBZ 2.1、GBZ/T 160和GBZ 159标准 确定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数量,制定现场采样时间/频 次和检测方案。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样
实验室
分析仪器
化学因素检测
称重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14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定 检测前期准备
化学因素现场采样
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样品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签发
15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 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 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