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一、音乐教学目标与任务: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音乐论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表四年级上册音乐备课第一课茉莉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读谱演唱歌曲《知了》。

3、认识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4、初步学会划拍唱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读谱唱歌《知了》。

1、导入2、读歌词想画面。

3、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模仿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 )1=bB 2/4 3- 5 61 16 | 5 • 6 5 II4、划拍唱谱练习:1=bB 2/4 3- 5 61 16 | 5 - 6 5 I5、学习歌曲《知了》:(1 )师范唱。

(2)学生聆听《知了》。

边听边想画面,感受初夏听闻知了声的欢快心情。

(3)教唱歌曲的旋律:A : “X- ”附点四分音符,学生学知了的叫声。

B:让学生随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哼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划,有感情的唱一唱歌曲。

二、、茉莉花1 、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导入2. 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

(1)你听到了些什么?说歌词(2)简介江苏民歌《茉莉花》。

3. 学唱歌曲《茉莉花》。

(1)随乐划拍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 2 )轻声唱歌词,感受歌曲的委婉与细腻。

(3)完整跟唱。

三小结第一课采茶舞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1、听赏跟唱扬州方言民歌《杨柳青》。

2、听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学跳简单地“采茶舞”动作,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轻快的舞曲节奏与欢快的音乐情绪。

感受方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学跳采茶舞。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赏《杨柳青》1、初听歌曲《杨柳青》。

2、讲解扬州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3、再听歌曲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仔细找找苏州方言。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听全曲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6讲解歌曲衬词的唱法7、学一学唱一唱(歌曲中的衬词)8、随乐表现。

二、采茶舞曲1播放乐曲,提问: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2歌曲的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3对《采茶舞曲》这首歌的背景简介:4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品味一下这首江南民歌。

5、请学生说出特别的字、词:水、长、岸、茶。

6模仿用方言随乐演唱。

7、舞茶为歌曲编创几个动作表演,重点提示采茶的动作。

8、随乐跳舞表现。

三、小结第二课运动员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积极参与听赏活动。

并哼唱主题,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2、积极参与节奏游戏。

教学过程: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给走得好的学生带上花环,选出颁奖嘉宾3、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二、二部节奏卡农练习——拔河比赛1、出示比赛节奏:见书P13 页节奏一2、比赛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拍手三、四部节奏卡农练习——掰手腕比赛比赛1、指导训练用堂鼓进行四部节奏练习2、比赛并宣布结果,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音乐拍手四、学唱旋律——接力比赛1、指导学生完整的唱出歌曲主旋律2、随琴唱曲。

六、课堂小结第二课小小足球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现力。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第13—20、24—27 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录音机、钢琴、足球场地挂图、不同踢球姿势的足球小人图片、足球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3一、播放球场比赛,说一说球员的表现,激发兴趣,点出课题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

感受歌曲中失败和胜利的情绪变化,学生自由表达。

2、学习歌曲第一段。

①、用听唱法分句教唱。

第一遍初步印象。

第二遍注意音准节奏。

a 6 7 | i 5 | 4 3 | 2 6丨(附点音符、2—6的演唱)b、5 — | 5 0 | (唱三拍、休止一拍)c、i 66 6 6 | 4 6 0 6 | 5 55 5 5| 3 5 0 | (这一句节奏较复杂,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前八分休止符等,注意示范、反复教唱。

)第三遍注意感情处理。

②、学生跟琴分句唱一遍。

③、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一段。

第一遍轻声唱,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3、学习歌曲第二段。

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二段。

第一遍轻声唱,教唱结尾句。

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4、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变换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6、跟录音演唱。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3、音乐知识: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4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音乐知识:渐强〈〉渐弱PP〈FF〉PP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

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第三课听赏《小夜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 、“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5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5、用“ 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

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四、总结6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两声部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能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歌曲的节奏舞蹈。

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听赏歌曲《拉萨谣》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踢踏舞步。

教学用具:图片、藏族服饰、哈达、VCD 、光碟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赏《拉萨谣》引导掌握1 出示多媒体画面和背景音乐。

介绍藏族的生活、文化特点2、播放一段藏族的踢踏舞。

(背景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边看边想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节奏是什么?谁来模仿模仿?3、拍一拍基本节奏,用脚来踢踏踢踏。

4、随着音乐来试一试。

(加手的动作)5、想一想:藏族的舞蹈动作和他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联系。

三、学唱歌曲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学唱二声部(1)听辨歌曲的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分声部弹奏)(2)分声部唱一唱。

高声部先用u 来轻声哼唱,低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

低声部的用 a 来轻声哼唱,高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

(3)两个声部都跟着琴声来唱一唱自己声部的曲谱。

(4)加歌词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这首歌曲三、生随乐边唱边跳。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记忆乐曲主题,能随乐用声势动作参7与表现。

2、听赏与跟唱歌曲《卓玛》,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风格,记忆主题,随乐表现。

教学过程:一、听赏《阿坝夜会》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教师介绍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

同学们体会乐曲的民族风格与音乐的特点。

4、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5、聆听乐曲主题部分。

6、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做一做。

(学生设计声势动作)7、出示主题音乐旋律,学生随乐模唱,记忆音乐主题。

8、随乐表演。

二、听赏与跟唱1、承上导入2、初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

3、听歌词,讲故事。

4、比一比谁记得歌词多。

5、再听歌曲,随乐哼唱。

6、随乐跟唱。

7、唱唱演演(学生边唱边加动作表现)。

三、小结8第五课踩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

相关主题